FGFR抑制剂AZD4547的合成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ZD4547(1)是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一款选择性FGFR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Rs)高表达的实体瘤和肺癌。目前处于临床Ⅱ、Ⅲ期。近些年来,FGFR抑制剂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靶向药物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对FGFR抑制剂AZD4547的合成进行改进,设计并优化了关键中间体5-(3,5-二甲氧基苯乙基)-1H-吡唑-3-胺(7)和药物AZD4547(1)的合成路线,并且对各步单元反应进行了机理分析和条件筛选,使其具备放大生产潜力。本论文设计的合成路线采用汇聚式合成策略,将AZD4547分为两个关键片段,通过关键中间体7和4-((3S,5R)-3,5-二甲基哌嗪基-1-基)苯甲酰氯(15)经酰氯的胺解反应制备得到。本论文设计的制备路线重点在于合成关键中间体7的合成。以3,5-二甲氧基苯甲醛(2)和丙二酸溶于吡啶/哌啶的条件下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3-(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酸(3),收率为94.5%,纯度为99.8%;再经催化加氢得到3-(3,5-二甲氧基苯基)丙酸(12),收率为95.0%,纯度为99.0%;再使用草酰氯进行酰氯化,收率为98.0%;然后在乙醇钠的作用下与氰乙酸乙酯(16)发生缩合反应制备2-氰-5-(3,5-二甲氧基苯基)-3-氧代戊酸乙酯(13),收率为72.0%,纯度为97.3%;然后在二甲基亚砜中经水解反应得到5-(3,5-二甲氧基苯基)-3-氧杂-戊腈(6),收率为81.0%,纯度为99.0%;最后在乙醇中与水合肼环合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7。经重结晶纯化,最终产品收率为94.0%,HPLC纯度达到99.2%。以对氟苯甲酸乙酯(8)作为另一种起始原料,与(2R,6S)-2,6-二甲基哌嗪(9)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4-((3S,5R)-3,5-二甲基哌嗪基-1-基)苯甲酸乙酯(10),收率为81.0%,纯度为99.4%;再经氢氧化钠进行酯的水解反应,制备4-((3S,5R)-3,5-二甲基哌嗪基-1-基)苯甲酸(14),收率为76.0%,纯度为97.1%;后使用草酰氯进行酰氯化制备4-((3S,5R)-3,5-二甲基哌嗪基-1-基)苯甲酰氯(15),收率为99.0%。中间体7和15通过酰氯的胺解反应制备得到最终化合物AZD4547(1)。最终产品经核磁氢谱、MS、HRMS确认结构,收率为73.0%,HPLC纯度99.5%。本论文结合相关文献和资料,历经10步反应,成功制备得到十克级AZD4547。最终反应总收率为21.5%,大于文献中所报道的收率12.2%。
其他文献
目的:芬太尼类物质常被用作海洛因等毒品的增强剂,且正在逐渐替代传统毒品。该类物质致幻作用强大,易于合成且滥用风险极高,是导致合成阿片类物质致死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满足新形势下芬太尼类物质的监测,了解芬太尼类化合物代谢特点及规律,本课题拟对四种芬太尼类化合物体外代谢特点进行研究,并对β-羟基硫代芬太尼和对-氟丁酰芬太尼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为法医毒理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1)以四
学位
杂原子掺杂的生物质衍生多孔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是由生物质为前驱体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备的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众多的催化活性位点以及化学稳定性,大表面积和高电导率,是能量转换和存储设备的理想选择。杂原子(氮、磷、氧等)掺杂可以改善能源应用所需的电化学性能,高度活跃且强大的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可扩展且低成本的生产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使用低成本,可大量获得的可持续生物质来实现。在本文中,我们选取了两
学位
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其低成本,抗菌活性好,作用范围广已在全球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疾病预防。但是由于其不合理的使用,环境中四环素含量变得越来越多,这将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影响。因此,探究复杂环境下四环素的作用方式将变得非常有意义。本论文通过以盐酸四环素为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质谱等工具;探究了复杂环境下四环素与金属离子/生物活性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初步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位
目 的:本课题首先通过检索、搜集、整理中医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其中涉及的清热类中药和方剂并总结出组方规律,然后选择核心药物组成的基础方剂作Meta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提供循证支持,最后借助网络药理学探究该基础方剂治疗AHZ可能作用的靶点与通路,为深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检索维普、万方、知网从建
学位
卡泊芬净是一种棘白霉素类抗生素,于2001年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对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纽莫康定B0是合成卡泊芬净的关键前体,由丝状真菌G.lozoyensis产生。本研究通过对纽莫康定B0产生菌G.lozoyensis进行菌种选育、构建工程菌株、发酵工艺的优化以及5L发酵罐的初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纽莫康定B0提供高产低杂质含量的菌株。本论文首先建立G.lozoyensis菌株
学位
目的:探讨羌活醇对心肌梗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7-8周C57雄性小鼠103只,正常条件(22℃,12h光照/12h黑暗周期循环)下饲养2周,采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LDA)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MI)。将小鼠随机分为以下几组:1)假手术组+(5%DMSO+95%CMC-Na)溶液组(n=12);2)模型组+(5%DMSO+95%CMC-Na)溶液组(n=20);3)模型组
学位
炔丙胺结构在医药和农药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炔丙胺类衍生物双唑草腈在水稻田除草方面效果显著,可针对性防治多种耐药性杂草,对于未来农业杂草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已报道的炔丙胺结构的合成方法包括过渡金属催化的A~3偶联反应、金属炔试剂与亚胺的反应、炔与过渡金属催化活化叔胺的C-H键偶联等。本论文对炔丙胺类化合物双唑草腈进行结构衍生,并对相关衍生物的活性做出初步评价。在对双唑草腈的炔丙胺官能团结构衍生的基础
学位
(D)-青霉胺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作为一些重金属的解毒药。青霉胺的生产方法主要是不对称合成法,通过此方法所制得的青霉胺产品质量欠佳,光学纯度较低,并且其合成条件苛刻不利于工业大批量生产光学纯度较纯的(D)-青霉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利用结晶法来获得光学纯度较纯的(D)-青霉胺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青霉胺进行结晶热力学研究,
学位
本文概述了含氟化合物的研究背景及合成方法,以及氟代亲核试剂包括2-氟苯乙腈和3-氟吲哚酮的相关反应研究。研究了2-氟苯乙腈以及α-氟代羰基化合物与活泼烯烃的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及3-氟吲哚酮与靛红衍生物的Aldol加成反应:对于2-氟苯乙腈与活泼烯烃的1,4-迈克尔加成反应,首先通过条件的筛选,优化得到两个反应条件:在25℃下,以DBU为有机碱催化剂,分别以水或二甲亚砜为溶剂,得到了较理想的产率。α
学位
艾贝司他(1)是由徐诺药业研发的新型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该款药物在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上,均显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生物活性广泛,可抑制多种实体瘤生长。目前,该药物正处于Ⅱ、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作为极具前景的HDACI,有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本文对艾贝司他的合成进行了文献调研,结合关键中间体苯并呋喃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针对报道路线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3-(二甲氨基)甲基)苯并呋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