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δT17细胞在激素治疗后银屑病复发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外用治疗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复发时皮损基因表达变化及γδT细胞在皮损及外周血的改变;2.构建模拟临床GC治疗后银屑病复发的小鼠模型;3.观察分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γδT(γδT17)细胞是否与GC治疗后银屑病复发相关;4.γδT17细胞在皮肤与外周之间的迁移是否是导致银屑病复发的关键因素;5.研究CCR6、CCR2是否参与GC治疗过程中γδT17细胞的迁移。方法:1.招募银屑病患者,予以2周GC外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复发时取皮损及外周血,取皮损通过RNA-seq检测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水平的变化,取皮损及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3、γδT细胞的比例;2.模拟临床上银屑病患者外用GC治疗后复发这一过程,利用WT小鼠构建相应动物模型,即将C57BL/B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GC治疗组及凡士林(Vas)对照组。第1天(day 1,D1)开始所有小鼠双耳涂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10mg/耳/天)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直至D5,由D6开始小鼠涂抹IMQ(10mg/耳/天)3h后涂抹卤米松或Vas(10mg/耳/天)做对照直至D21,治疗结束后所有小鼠停药休息2Week(W),而后涂抹IMQ(10mg/耳/天)连续7天引起银屑病复发。Tcrd-/-小鼠也按上述造模方式分组,分别将WT、Tcrd-/-小鼠分为GC治疗组和Vas对照组,即WT/IMQ/Vas组、WT/IMQ/GC组、Tcrd-/-/IMQ/Vas组、Tcrd-/-/IMQ/GC组,监测每组小鼠耳朵厚度变化,分别于D21、D35、D42时间点获取小鼠耳部皮肤、颈部引流淋巴结、远端腹股沟淋巴结组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3+、γδ、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及分泌IL-17的细胞比例;3.IMQ再次刺激前给小鼠注射FTY720抑制淋巴结细胞迁移,监测小鼠耳朵厚度变化,于D42获取小鼠皮肤、颈部引流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组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3+、γδT细胞、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及分泌IL-17的细胞比例;4.引入Ccr6-/-、Ccr2-/-小鼠,将WT、Ccr6-/-、Ccr2-/-小鼠分别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凡士林对照组,即WT/IMQ/Vas组、WT/IMQ/GC组、Ccr6-/-/IMQ/Vas组、Ccr6-/-/IMQ/GC组、Ccr2-/-/IMQ/Vas组、Ccr2-/-/IMQ/GC组,监测小鼠耳朵厚度变化,于D21获取皮肤、颈部引流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组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3+、γδT细胞、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及分泌IL-17的细胞比例。结果:1.银屑病患者GC外用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RNA-seq结果表明多种趋化因子如CCL20、CCL2在治疗后表达降低,皮损处γδT细胞比例降低,而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升高;病情复发时PASI评分明显升高,CCL2等趋化因子表达上调,皮损处γδT细胞比例升高,而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降低;2.利用WT小鼠成功构建模拟临床GC治疗后银屑病复发动物模型,而Tcrd-/-小鼠GC治疗后疾病复发程度与未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WT小鼠模型中,经GC治疗后分泌IL-17的γδT、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在皮肤中明显下降,而在颈部引流淋巴结及远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升高,银屑病复发时经GC治疗后的皮肤中分泌IL-17的γδT、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快速升高,而在引流淋巴结及远端淋巴结显著降低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利用FTY720(芬戈莫德,Fingolimod)抑制淋巴结细胞迁移后,诱导疾病复发时经GC治疗的小鼠银屑病复发程度减轻,分泌IL-17的CD3、γδT、Vγ4+、Vγ4+V4δ+T细胞在引流淋巴结升高而在皮肤和腹股沟淋巴结降低;4.与利用WT小鼠构建的模型相比,Ccr2-/-小鼠出现与其相似的表型,即小鼠耳朵厚度变化与WT相似,经GC治疗后分泌IL-17的γδT、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在皮肤中明显下降,而在引流淋巴结及远端淋巴结中明显升高;Ccr6-/-/IMQ/Vas和Ccr6-/-/IMQ/GC组小鼠耳朵厚度分别持续低于WT/IMQ/Vas和WT/IMQ/GC组,Ccr6-/-/IMQ/GC组引流淋巴结及远端淋巴结中分泌IL-17的γδT、Vγ4+、Vγ4+V4δ+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cr6-/-/IMQ/Vas组。结论:1.银屑病外用GC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治疗前后及复发皮损处趋化因子的变化及皮损和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的规律变化提示疾病的好转与复发可能源于γδT细胞在皮损及外周血间重分布;2.利用WT小鼠而不是Tcrd-/-成功构建了GC治疗后疾病复发模型,表明γδT细胞是GC治疗后银屑病复发的关键细胞,GC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并促使分泌IL-17的γδT细胞迁移至引流及远端淋巴结,而疾病复发时上述细胞回流至皮肤导致疾病更快发生;3.是CCR6而不是CCR2在介导γδT细胞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1958年Nayrac和Beaussart首先报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又称罗兰多(Rolando)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Rolandic spikes)或良性罗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运动及饮食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自我院和高新科技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
目的 了解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 1 0 2 7例斜视中 1 2 2例V型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 1 2 2例V
目的观察并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治疗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依就诊顺序分为2组:A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