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而中华传统美德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化是经济科技、人文道德等协调发展,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绝不是简单的工业化以及西方化。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历程,中华传统美德历经沧桑。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科玄论战”到八十年代“文化热”,中华传统文化(含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化的关系就一直是几代中国人苦心求索的问题。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核心内容为近现代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所传承。当前,中华传统美德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肃家风民风政风党风、构建生态与网络文明、强化世界华人“中国人”意识等方面显示其时代新价值。基于在榕9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抽样调查分析显示,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知行情况存在一定问题:认知方面突出表现为认知片面性明显、认知被动性明显、认同国家理想有待提升等;践行方面突出表现在家教家风问题、尊老敬贤问题、和合人际问题、慎独自律问题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立身处世教育功能、为学求真教育功能、心性修养教育功能等。世界高等教育发祥地的英国和儒家美德教育典范的新加坡,为我国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借鉴。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对策应当进行系统构思。重视组织领导,明确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领导力量。强化制度建设,国家要把传统美德教育纳入法规和制度,高校要健全传统美德教育机制。优化教育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加强教材与课程建设,打造国学师资队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传统美德认知能力;以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两个主题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激活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传统美德认同情感;通过组织体验传统文化馆、酌情安排生产劳动、有序开展基地化军事训练,提高大学生传统美德践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