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乡镇干部因职业紧张所致工作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作效率降低势必导致其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受阻。国内对职业紧张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和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乡镇干部的职业紧张不良影响发生呈现升高趋势,但具体的研究不多。在本文中,通过对乡镇干部的总体工作绩效情况研究分析,探索基层干部群体的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工作绩效理论模型,为乡镇干部应对职业紧张和健康危害提出新的健康干预理论和路径,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我国职业心理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有效降低乡镇干部的职业紧张,提高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学者通过对教师、医生、护士和警察等人群的研究发现职业紧张是工作绩效的预测因子。适度的职业紧张促进工作绩效,过度的职业紧张影响工作绩效。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会对职业紧张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良好的心理资本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效应,有助于降低人群职业紧张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基于以上理论,本文做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职业紧张对工作绩效有负向预测作用;假设2: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假设3: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与工作绩效中具有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和横断面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对辽宁省四个地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共随机抽取46个乡镇1800名乡镇干部开展调查,利用付出-回报失衡、心理资本、自制人口学和工作绩效四种问卷分别对职业紧张、心理资本、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绩效因素进行采集测量。将上述调查问卷回收并通过Epidata3.0软件对数据录入和构建数据库。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不同人口学资料之间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探索职业紧张、工作绩效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和AMOS 22.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分层回归与Bootstrap验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结果本次调查对收回的1545份乡镇干部有效问卷中显示的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工作绩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乡镇干部工作绩效平均得分为(72.99±12.52)分;按维度统计,职业紧张的外在付出(13.96±5.57)分,内在投入(14.98±2.75)分,回报(37.16±4.24)分;工作绩效的工作奉献(26.32±5.42)分,任务绩效(23.03±4.37)分,人际促进(23.64±4.36)分;心理资本的希望(25.86±5.93)分,自我效能(25.85±6.39)分,乐观(24.62±4.96)分,韧性(24.72±5.07)分。对乡镇干部的一般人口学变量分析可见:乡镇干部男女性别差异和工作绩效P性别=0.241,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工龄长短、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月收入则不同于性别变量,对工作绩效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显示,对于乡镇干部这一群体而言,心理资本、工作绩效和职业紧张具有关联性,且回报、投入与工作绩效以及心理资本的关系为正向相关(P<0.05),外在付出和工作绩效之间为负向相关(P<0.05)。将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加入到回归模型中,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变异解释度增加29.6%,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表明在乡镇干部职业紧张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心理资本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一步采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对此次调查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在95%置信水平上,职业紧张因素作用工作绩效结果的直接效应介于-0.017~0.037,含0(P=0.707),因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职业紧张因素作用心理资本结果的间接效应介于0.391~0.495,不含0(P=0.001),说明中介效应明显(效应度为-0.168),即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和工作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1、乡镇干部职业紧张与工作绩效、心理资本存在相关关系。2、心理资本在工作绩效和职业紧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