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车间海量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来源于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军工产品现场制造“局域”物联网和数据管理平台研究。项目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军工企业现场制造数据的采集、传递、处理及应用中,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慧处理。本文针对军工车间制造现场采集数据的异构性等特点,分析了物联网的两个关键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数据清洗及数据融合方法,较好地改善了物联网车间海量数据带来的网络拥塞、通信效率低、精度和可信度低等问题,有效支撑上层应用对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需求。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给出了军工物联网制造车间数据管理系统总体框架。介绍了系统工作流程和主要模块,详细阐述了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2)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RFID自适应数据清洗算法,算法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和二项分布模型计算合适的窗口大小,通过窗口子区间的监测结果和标签的状态来动态调整窗口大小,以应对环境变化导致的阅读器标签性能的波动,从而相对准确地检测过渡点,降低读取数据的错误率。(3)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和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算法利用源数据聚合技术和分簇思想,主要从数据传输及能量消耗两方面展开研究,在源节点感知数据时利用节点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和数据流技术减少数据传输,在簇内,根据数据包的数据相关等级,利用网络编码和数据聚合技术减少簇头额外的能量消耗,提高了物联网制造车间数据包交付率和能量效率。(4)完成了军工生产物联网车间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及主要功能实现。以军工产品现场制造“局域”物联网和数据管理平台项目为背景,将本文基于滑动窗口的RFID数据清洗及基于数据流和网络编码的数据融合算法应用到项目中,完成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给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功能的实现。
其他文献
中间件通过提供简单、一致、集成的分布式开发环境,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和管理。中间件使得应用程序能够跨平台和异构网络运行。其中,主流的中间件有CORBA和DCOM。CORBA具
分布式协同设计是计算机支持大型工程设计的有效方法。由于飞机协同设计等大型项目的设计过程是多次反复迭代的过程,因此对分布式协同设计而言,可靠、有效的版本控制显得尤为重
蚁群优化(ACO)算法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应用证实了其在解决组合优化问题中的优越性,本文研究将ACO算法应用于大学课程时间表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课程
电信宽带用户行为监控分析系统是中国电信集团运行维护支撑系统的关键子系统。本文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电信规范、需求模型、数据库方案、系统接口展开讨论,以获得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社会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成为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热点。人们通过语言、音乐、文字、图形、图像、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信息的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发布的自由化和信息提供的简单化,促进了WWW的繁荣。然而随着网上数字化信息量的日益庞大,WWW上大量分布的无结构和半结
近些年来,短信、彩信、WAP Push(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Push)、USSD(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等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十分迅猛,日益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重
由于基于特征的曲面重构技术在精确表达原始模型、还原设计意图以及快速建模中所具备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逆向工程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而其中曲面点云特征提取技术是其关键环节
光突发交换(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技术结合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技术优点,是下一代全光互联网的优选方案之一。作为一项具有应用前景和技术优势的低层传输及交
无线自组网的拓扑对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高的拓扑会因干扰的加大而降低容量,稀疏的拓扑又会因为链路失效和网络分割而导致网络不连通。拓扑控制的目的就是优化网络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