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实证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货币危机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重要性。汇率不仅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而且会影响到微观经济层次上的资源配置。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激增的背景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国内学术界和政策当局关于是否应该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也趋于激化。因此,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为主线,就建立适合于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模型和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在对西方均衡汇率理论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主要思想,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和H-P滤波、Gonzalo-Granger分解等现代计量经济工具构造了适用于我国的均衡汇率模型,并对1994年1季度至2004年1季度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建议。根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的实证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偏离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运动轨迹,表现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其中失调最为严重的时期是2002年2季度以后的时期,表现为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并且低估程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人民币汇率长期失调的一个主要政策因素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银行实行的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鉴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比较严重,人民币汇率应进行适当升值,升值范围应在5%-10%之间,且通过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的适当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不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势在必行,完善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科学的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货币政
民间金融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往往既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初始状态。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不管政府的态度如何,民间金融活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跨国流动日趋便利,跨国并购日渐成为国际资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随着外商对华投资的不断增长,外资并购已悄然兴起,中国加入WT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发展,证券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但是,在证券市场“新兴+转轨”的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在
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召开并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会议提出的人权议题开始成为东西方较量的新内容。人权的价值理念逐步在苏东各国得到认知和接受,同时,美国也开始重
随着医院业务不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其信息系统(HIS)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数据和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医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由于问题而引起的系统瘫痪、重要数据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