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P波介子的两个衰变道B的理论计算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300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介子物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粒子物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在LHC上每年有大约10<12>~10<13>个B介子产生,而且一系列的稀有衰变过程将被观测到。正因为B介子的产生拥有大量的数据而且B介子衰变过程富含丰富的动力学机制,从而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理论上对于B介子衰变到P波介子的研究很少,而且这种衰变的分之比还很大。本文就产生P波介子的两个衰变道B<0>→D<*><,0>(2400)<->l<+>v<,l>和B<+>→Dˉ<*><,0>(2420)<0>l<+>v<,l>进行了理论计算,对两种P波介子的产生率做出预测。  在本文所计算的衰变过程中,末态介子的质量远小于初态介子的质量,衰变过程中的反冲动量很大,而且末态P波介子处在轨道激发态,相对论效应显著。介于Bethe-Salpeter方程是在微扰量子场论的基础上得到的描述相对论束缚态的四维运动方程,不仅可以用来解决介子束缚态问题,还可以很好地处理大反冲动量的衰变过程。本文采用基于Bethe-Salpeter方程扩充的势模型的方法对衰变过程进行理论计算。  衰变过程的计算方案如下:通过求解瞬时Bethe-Salpeter耦合方程组,得到初末态介子在自身质心系下的本征波函数,采用旁观者模型将末态介子波函数写在初态介子的质心系下,根据Mandelstam公式采用BS波函数写出强子弱流矩阵元,根据V-A型流-流耦合理论写出衰变过程的不变跃迁振幅,对末态相空间积分得到衰变宽度的最终解析式,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最终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最终得到了衰变B<0>→D<*><,0>(2400)<->l<+>v<,l>和B<+>→Dˉ<*><,0>(2420)<0>l<+>v<,l>的分支比分别为5.6×10<-3>和6.1×<-3>。通过与相关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基本与实验数据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交换偏置在巨磁电阻效应和磁随机存储器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磁性薄膜的各方面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层薄膜是自旋阀的基本结构,而薄膜层间的耦合和薄膜之间的界面状况、
近年来,对非平衡条件下材料表面界面动力学粗化过程的研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直接标度分析和Kinetic Monte-Carlo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几种基底上离散生长模型的
非晶准晶型合金独特的原子构型,使得该类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此类合金复杂的力学行为,特别是其变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也对目前我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对学生
ZnO是一种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的结合能高达60meV,是一种优异的紫外光电材料。ZnO具有成本低,外延生长温度低,化学稳定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