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假丝酵母菌在肝硬化患者体内种群结构、定植因素及药敏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workh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肝硬化患者体内白假丝酵母菌种群结构特点  目的 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研究肝硬化患者体内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及种群结构特征。  方法1. 365份粪便标本分别来自181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84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患者体内其他解剖部位采集的标本207份;包括口腔103例;胸腹水84例;血液20例。以沙保罗琼脂培养基进行酵母菌分离培养;经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及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最终鉴定确定白假丝酵母菌;应用7个管家基因对所有被确定为白假丝酵母菌的菌株进行序列型(Sequence type;ST)鉴定;整合STs确定二倍体序列型(Diploid sequence types;DST )。2.对源于粪便菌株的DST经MEGA7.0软件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arithmetic means;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经卡方检验对比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体内定植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群结构差异;采用eBURSTv3软件对所有DST进行同源性分析;分出克隆聚集群(Clone Cluster;CC)。3.对肝硬化患者其他解剖部位分离培养出菌株的DSTs运用MEGA7.0软件经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对2个以上解剖部位培养出的菌株通过核对核苷酸序列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差异。  结果1.共分离培养出121株白假丝酵母菌(粪便88株:肝硬化组52株;正常对照组36株;肝硬化口腔22株;胸腹水8株;血液3株);产生97个DST;其中新的DST60个;174个ST;其中是新的ST13个;在7个管家基因中有94个变异性多态性位点;其中管家基因AAT1a平均每个变异性多态位点可确定2.55个ST;MPIb平均每个变异性多态位点仅可确定1.18个ST。2. 来源于粪便的88株白假丝酵母菌归属于14个进化分支(Clade)和2个单体型(singleton);按eBURST归属于23个克隆聚集群(Clone cluster;CC);16个单体型。88株白假丝酵母菌中肝硬化组52株;正常对照组36株。肝硬化组白假丝酵母菌以进化分支Clade8为主;其所含菌株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52:3/36;χ2=12.07;p=0.001<0.05)。正常对照组以进化分支Clade18为主; Clade18所含菌株数和肝硬化组差异无显著性( 8/36:10/52;χ2=0.117;p=0.731>0.05);经eBURST进行同源性分析;94.44%的Clade18菌株归属于克隆聚集群CC8(17/18);CC8共同祖先为DST 727。肝硬化组中以DST1931菌株检出最高(5/52;9.61%);高于该基因型在正常组的检出率(1/36;2.78%);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565; p=0.394>0.05)。3.从肝硬化患者其他解剖部位分离培养出的33株白假丝酵母菌归属于8个进化分支;3个单体型;其中Clade8(11株)和Clade18(8株)是主要进化分支;11株由胸、腹水和血液分离培养出的白假丝酵母菌中有7株菌(63.6%)来源于Clade18(4株)和Clade8 (3株)。22例肝硬化患者同时从粪便和其他解剖部位分离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16例口腔和粪便;3例粪便和腹水;2例粪便和血液;1例口腔;粪便和腹水)。其中7例肝硬化患者粪便和其他解剖部位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一致;其余15例肝硬化患者粪便和其他解剖部位分离的菌株基因型有差异。通过核苷酸序列对比;共有33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不同;32个位点出现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现象。  结论1. 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型存在多态性;管家基因中AAT1a鉴别能力最强;而MPIb更稳定。2. Clade8是白假丝酵母菌在肝硬化患者体内定植的特异性进化分支;Clade18中CC8是该地区人群肠道内定植的白假丝酵母菌常见的克隆聚集群。DST1931可能是肝硬化患者肠道内定植的优势基因型。3. Clade8 和Clade18可能是当地引起肝硬化患者深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两个主要进化分支;肠道是肝硬化患者深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来源。LOH现象是导致同一肝硬化患者不同解剖部位定植的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不同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 肝硬化患者体内白假丝酵母菌定植因素及药敏实验  目的 调查肝硬化患者白假丝酵母菌体内定植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抗真菌药敏实验了解有无特异性基因型或进化分支的耐药菌株;为肝硬化患者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通过卡方检验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粪便中检出的差异。2.以问卷形式采集肝硬化组181例患者个人信息;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运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白假丝酵母菌体内定植影响因素。3.运用常量稀释法对健康志愿者和肝硬化患者体内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1.肝硬化组粪便内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52/181:36/184;χ2=4.188;p=0.041<0.05)。2.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经济收入、饲养动物、饮酒、吃腌制食品、生食大蒜、>7天使用抗生素、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患者体内白假丝酵母菌的定植有影响(P<0.05)。白假丝酵母菌在体内定植的风险与使用抗生素类别无关(OR:0.47;p=0.178>0.05)。3.药敏结果显示121株白假丝酵母菌共有8株耐药(其中2株来源于同一位肝硬化患者不同解剖部位);所有耐药菌株均对伊曲康唑耐药; 而对5-氟胞嘧啶敏感;有7株菌对伏立康唑耐药;4株菌对氟康唑耐药;最常见耐药进化分支为Clade18(5/8;62.5%);肝硬化患者不同解剖部位分离出的菌株药敏结果一致。  结论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白假丝酵母菌在肝硬化患者体内更易定植。2.年龄增长、女性、饲养动物、饮酒、吃腌制食品、>7天抗生素使用和患者病情重增加白假丝酵母菌在肝硬化患者体内定植风险。经济收入高和食用生大蒜可降低白假丝酵母菌在患者体内定植机会。3. Clade18是主要耐药进化分支。耐药菌株表现出对唑类药物耐药;而对5-氟尿嘧啶敏感;提示该地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唑类抗真菌药。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不同;但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提示不同解剖部位的白假丝酵母菌可能源于同一白假丝酵母菌。
其他文献
目的:全面系统地探讨针灸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作用,是否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方法:1、收集发表于Medline,Embase,Web of knowledge,Chinese Biomedical Datab
如果不是张全有来找我,提到要如何安置刘前进的问题,老实说,我几乎都能把刘前进这个人给遗忘掉呢。  办公室里,张全有站在我对面,十分郑重地汇报着一大堆在我看来俱是无关痛痒的工作。张全有说话的时候,我没有抬头,正在翻看着一本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他每说一阵子,我便木然地点点头,眼睛始终在书页上浏览。张全有忽然住了口,没有了下文,大概持续了七八秒的样子,我这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张全有的眼神
期刊
园子,习惯称园子里,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五级村,始建于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前后,是父亲张子琳在祖上留下来的,由老宅通过大场院一直到最南端一块芦苇丛生的洼地上,填石垫土
期刊
在火车汽车到来之前,大宗货物水路运输最佳,故有河流之处,必有船只。黄河连通万里,自是一条黄金水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河上船只往来,犹如现在公路上汽车奔忙。沿河十里八里一个渡口,三十里五十里一大集镇。晋陕峡谷内虽然水急浪高,险滩大碛连连,但依然挡不住一支又一支船队往来。清朝中叶,单天桥峡上下的渡口就有三十余处。沿黄河大小村镇里,一代又一代的船工撑船扯纤,浪涛里讨生活。《保德县志》记载,到一九六三年
期刊
汪曾祺将近七十岁,才出版了第一册散文集《蒲桥集》。在这册文集的封面上,汪曾祺应出版社的要求,写过一段介绍语,极为精彩,如下:“齐白石自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尽
期刊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易丽君、袁汉镕译.rn四川人民出版社)rn《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而不是《白天和夜晚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写?从人们
期刊
2019-09-28  这是一次回顾。  作为普鲁斯特中译本超过230万字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读者,我和很多普鲁斯特的读者有过相似的经验:有一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也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本周克希先生独立翻译的《追寻逝去的时光》(这三本我最早拥有,但也很迟了,分别是《去斯万家那边》《少女花影下》《女囚》)),还有另外三种译林出版社的其他版本,卷数不全。就译本的名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