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巷道底鼓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通常认为底鼓由下述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1)开巷后围岩应力变化造成巷道底板岩层卸载产生弹塑性变形向巷道内鼓起;(2)巷道两帮在垂直应力作用下挤压底板,使底板受水平应力作用向巷道内鼓起;(3)在上述应力作用下底板破碎后产生的体积扩大;(4)底板岩层的流变性导致底鼓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5)巷道底板出现拉应变和两帮下沉而导致底鼓;(6)水对底板的作用,底板中某些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遇水后体积膨胀,并使围岩强度降低,结构松散,易崩解、破碎。是矿山生产的一大自然灾害。尤其在当前煤炭资源快速整合下,重组前很多原有煤矿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混乱,重生产缺安全造成开采环境十分复杂。重组后矿井遗留很多问题即整合前遗留大量未知采空区和老巷的现状,重组生产后极易相近交叉甚至揭露。以重组后丰达煤矿-340轨道大巷导3点区域异常底鼓为例。为此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现场情况分析主要引起导3区域巷道底鼓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注浆加固可行性并通过Flac3D分析不同岩性底板对底鼓量影响,提出复杂条件下巷道底鼓控制技术。提出了卧底留卸压槽、注浆管加固、联合支护法三种治理方案,取得成果如下:①卧底留卸压槽可以减小底鼓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底鼓量减小,底板围岩处水平应力增加,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②底板注浆管加固底板增大底板的抗压强度,不仅可以减小底板变形量,还可以起到注浆堵水作用间接防止底板岩层遇水软化。③联合支护法比卧底留卸压槽进一步减小底鼓量,增加底板稳定性。注浆管在注浆中容易出现跑浆等现象,不利于达到理想效果,联合支护法采用浇灌混凝土留注浆管的方法,待混凝土达到设计抗压强度,再进一步注浆,效果最好。针对导3点区域底鼓,采取卧底留卸压槽+浇灌混凝+注浆管注浆联合支护的控制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丰达煤矿类似巷道提供技术借鉴,市场推广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