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自2013年以来高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我国利率管制背景下的产物,其中尤以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发展最为迅速。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动摇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给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促使银行进行变革,提升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其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无可避免的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带来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主要模式以及兴起原因,对互联网金融有初步的认识。其次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从加剧银行存贷款竞争、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推动银行盈利多元化和风险传染四个方面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并且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差异性。其次,本文用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的影响,利用16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以发展最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为代表,分别构建两者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模型。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差异,本文将样本分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两个子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变革风险管理体系和盈利多元化,提升了经营效率,弥补了商业银行在盈利和风险方面受到的不利冲击。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反应不敏感,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有显著的降低。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促进自身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