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硼酸盐晶体合成、结构解析及其光学性质预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b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室温溶液蒸发法和硼酸熔盐法分别合成了部分碱金属、碱土金属硼酸盐化合物。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别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解析结果进行辅助验证,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对其进行光学性质测定,对表现为非线性光学的晶体进行粉末倍频系数(SHG)测定。1.以四硼酸钾和氯化钡为原料,通过室温溶液蒸发法合成了K2Ba[B4O5(OH)4]2·10H2O单晶。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晶胞参数:a=16.8668?,b=13.0903?,c=11.5529?,α=β=γ=90°,V=2550.78(18)?3,Z=4。化合物分子由两个左右分布的[B4O5(OH)4]2-离子,一个八配位钡离子,一个七配位钾离子和一个六配位钾离子组成。整个晶体结构通过共用氧原子和氢键构成三维空间结构。根据基团理论,非中心对称结构的K2Ba[B4O5(OH)4]2·10H2O在紫外-可见漫反射谱验证表明在200nm有80%的反射,说明该晶体在深紫外区有很好的透光性。粉末倍频系数测试显示该化合物粉末倍频系数≈0.5KDP且呈现相匹配现象,说明其是一种潜在的非线性光学晶体。2.以四硼酸钾,六水氯化锶为原料,采用室温溶液蒸发法合成了K2Sr[B4O5(OH)4]2·10H2O单晶。其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晶胞参数:a=16.7355(11)?,b=12.9626(8)?,c=11.5371(7)?,α=β=γ=90°,V=2502.8(3)?3,Z=4。该化合物分子含一个Sr O8,一个KO7和一个KO6阳离子多面体以及两个[B4O5(OH)4]2-阴离子。阴阳基团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氢键的作用形成三维空间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谱表明200nm处有50%反射吸收,粉末倍频系数测试显示该化合物粉末倍频系数≈0.3KDP且相匹配,说明该晶体亦是一种潜在的非线性光学晶体。3.以硝酸镁,硼酸为反应原料,采用硼酸熔盐法合成Mg B12O24H10晶体。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1.508(5)?,b=8.535(4)?,c=8.628(4)?,α=β=γ=90°,V=826.8(6)?3,Z=2。化合物分子含一个八面体六配位镁离子和一个链状硼氧基元,不含任何结晶水且氢原子仅以羟基的形式存在,因此该化合物表现出极高的热稳定性。第一性原理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间接带隙,带隙宽度(Eg)为5.691e V。电子态密度(DOS)和偏态密度(PDOS)可知,该化合物带隙附近的导带主要由B的p轨道,O的p轨道和Mg的s轨道组成,价带能级主要是由B的p轨道和O的p轨道组成,在0e V~6e V范围晶体表现为双折射性质且存在正常色散,在高能区(7e V~20 e V)存在反常色散。4.采用固体-液体-固体相转化法合成柱硼镁石。由于柱硼镁石为非中心对称结构,其可能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紫外-可见漫反射谱表明其在紫外区有一定的反射率;温度实验表明柱硼镁石偏向高温状态下合成,该方法相对于其它热化学法极大缩短了合成时间。
其他文献
锰酸锂具有电压高、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被公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出于锰的歧化反应和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流失、充放电过程中尖晶石LiMn_2O_4结构的变化以及Jahn-Teller效应等原因,造成LiMn_2O_4容量衰减现象比较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复合技术(优化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掺杂与表面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LiMn_2O_4进行了改性研究。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