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动脉多普勒血流特点的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正常新生儿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二维内径、右肺动脉CDFI血流特点、右肺动脉PW血流频谱特点及心脏听诊杂音随天数增加的变化进行观察,描述正常新生儿右肺动脉内径、CDFI血流颜色及PW峰值流速随天数增加的变化规律,解释这些变化的可能机制,为超声判断新生儿肺动脉分支狭窄提供可能参考值范围,尝试解释正常新生儿心脏杂音产生的性质,进而推广于临床。  方法:113例正常新生儿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右肺动脉内径,二维基础上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观察右肺动脉血流颜色的特点,频谱超声多普勒观察右肺动脉的频谱形态、血流峰值速度并记录数值,测量血流速度时均取色彩最明亮处测量,多普勒取样容积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小于20°,此方法要调整入射声束,尽量使之与血流方向夹角最小,并校正取样线与取样容积的大小,肺动脉彩色多普勒成像时,彩色血流量程调至60-100cm/s,即正常大动脉血流显示为单色时。每次测量之前收集整理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申请单上心脏杂音情况,并做好记录。每一例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第15天、第28天各监测一次,按新生儿监测时的天数进行分组,共分为A、B、C3个组。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并录入EXCELL系统,一式两份,计量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管径随天数的变化及色彩的过渡性变化及心脏听诊杂音的变化采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  结果:  1.新生儿主肺动脉内径和右肺动脉内径随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大,主肺动脉内径出生后第3天时为7.10±0.53mm,第15天为时8.00±0.56mm,第28天时为9.17±0.57mm,与天数呈线性关系, r=0.84;右肺动脉内径出生后第3天时为3.52±0.39mm,第15天为时4.06±0.40mm,第28天时为4.72±0.48mm,与天数呈线性关系,r=0.78,主肺动脉与右肺动脉内径随天数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右肺动脉内血流颜色呈现五彩镶嵌花色血流,以第一次观察时(即出生后第3天时)最为明显,随天数增加五彩镶嵌颜色有所减轻,是逐渐过渡至单一色彩的过程,多数新生儿整个新生儿期右肺动脉内血流颜色均表现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  3.频谱超声多普勒显示右肺动脉频谱为“湍流”性质频谱,随天数增加向层流性质过渡;峰值流速随天数增加逐渐降低,峰值流速出生后第3天时为163.78±19.94cm/s,第15天时为149.18±17.54cm/s,第28天时为131.63±14.66cm/s,与天数呈线性相关,r=-0.60,峰值流速随天数增加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  4.新生儿心脏杂音以第一次听诊时最为明显,随天数增加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新生儿在整个新生儿期均有杂音可闻及。  结论:  1、新生儿期肺循环是由胎儿肺循环向成人肺循环的过渡阶段,是一个趋向于低阻、低压、血流灌注渐丰富的系统。  2、新生儿肺动脉管径的动态变化及心脏听诊杂音的动态变化说明了肺血管的逐渐发育并完善。  3、右肺动脉彩色血流颜色的变化及其频谱“湍流”向层流的转变,反映了肺动脉血流阻力减低的过程。  4、成人诊断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标准不适用于新生儿,正常新生儿期存在新生儿暂时性肺动脉分支狭窄,新生儿肺动脉分支狭窄的诊断标准应依据新生儿自身循环特点制定。  5、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是评价新生儿心脏结构及功能,了解新生儿循环的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从办公室人员分工和绩效管理两个层面对办公室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并分析阿托伐他汀是否可能通过影响H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