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胜山驼鹿种群生存力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胜山地处小兴安岭西北缘,是远东驼鹿(Alcesalcescameloides)分布密集区之一。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作者在借鉴以往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驼鹿数量进行评估,开展了驼鹿的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探讨了驼鹿对生境的利用,应用漩涡模型对影响驼鹿种群动态的因子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利用粪便和驼鹿的其它痕迹,调查了驼鹿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胜山仅有驼鹿87~24只左右,估计精度为62%,可靠性为80%,与1987年的调查相比下降了71%~67%。 2、采用Manly选择系数对驼鹿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胜山驼鹿多选择向阳坡(55.7%),坡度较小(69.6%),雪深≤40cm(92.1%)、距离公路较远(83.8%)、距采伐点>500m(83.4%)的地区。在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沼泽中,驼鹿的痕迹点多位于高、中隐蔽度地区(比例分别为92.9%、93.5%、90.9%、75.8%),草甸中驼鹿的痕迹点多位于中、低隐蔽区(比例为87%)。从坡位来看,驼鹿的痕迹点在针叶林中多位于中坡位与下坡位(比例为88.1%);在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甸中,痕迹点多发现于上坡位和中坡位(比例分别为86.1%、83.3%、82.6%);而沼泽中所发现的痕迹点多位于下坡位(比例为86.2%)。研究还发现,隐蔽度和坡度与植被类型显著相关(P<0.01)。 3、应用漩涡模型(VORTEX9.503)对影响胜山驼鹿种群动态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两种灾害因子均对种群产生一定影响,随着程度的加重,影响也越大,种群数量下降越快,尤其是在两种灾害(火灾和偷猎)共同作用下,驼鹿种群的衰退速度加快,100年后平均种群大小仅为5只。单次模拟灾害因子,发现偷猎(60%)的影响最为显著,灵敏度指数为0.8347。近亲繁殖对种群的影响很明显。随着二倍体致死当量的增加,灵敏度指数也升高,种群的衰退速度加快。种群对环境容纳量的变化也很敏感,当环境容纳量减少一半时,对种群的负面影响很严重。环境方差对种群动态具有一定影响,随着环境方差的增加,幼仔的死亡率增大。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幼仔死亡率在增高5%和降低5%的情况下,灵敏度指数分别为-3.8609和3.8191。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园区为例进行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破碎化的分析研究。 本研究基于研究区域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按林班小班分割园区景观空间为232个空
杨树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区广泛栽培的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但是杨树的虫害种类多,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大面积的杨树人工林。而杨树抗虫基因工程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本论文运用森林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利用BSA和RAPD技术,以5个黑杨派品种和白杨派的银中杨为试验材料,筛选与杨树烂皮病相关的RAPD标记。为杨树抗性育种提供一些有
生境边缘对动物的行为和栖息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且不同类型的生境边缘产生的影响各异。作者于2003至2004年冬季,2005早春在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利用样线法测定影响马鹿种群数
秃杉为第3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是国家1级保护树种。其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病虫害少,是我国南方山区营造用材林、风景林、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
NPR1基因为植物抗病基因表达和系统获得性抗性中的一个关键基因。本实验以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到NPR1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了NPR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以亲本西瓜
  本论文从克隆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构建含有GFP基因的安全选择系统植物表达载体和含有抗病基因的安全选择系统植物表达载体及对杨树的遗传转化等方面对抗病杨树的安全选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