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各国都渴望在全球经济的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所以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西方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一国或地区在开放型经济环境中,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离不开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内部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实力和水平;而外部经济中的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反映出其经济运行态势、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共同影响。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下,四川省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化进程也不断加快。随着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四川省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也日益增强,并力求在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也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现在西部地区更承接了产业转移的重任,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最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在现阶段是一个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四川省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对于研究对象的划分上,本文依据要素密集使用程度和商品附加值的由低到高,将对外贸易商品划分三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比起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将对外贸易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更具有针对性,以便更具体地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这部分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本文的研究框架,并指出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本章首先对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然后简要回顾了相关理论,最后揭示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与途径;第三部分为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机构的演变发展与现状分析。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省的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分析了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的演变发展,然后分析了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的演进,为之后的实证研究奠定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为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变动效应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分析了1988-2012年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进出口结构变动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共同发展趋势;四川省出口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进口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随后,根据以上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实证分析了四川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就是四川省三类分类产品进出口结构变化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四川省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比重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会抑制第一产业比重的提高,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所以,四川省出口结构的优化会推动省内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有利于第一产业比重的增加;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阻碍第一产业的发展;三类产品进口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均不显著,即四川省进口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大。最后,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该部分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然后根据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