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业部门的要素收入分配表现出持续向劳动者倾斜的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工业利润在大幅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工资的缓慢上升,工业行业开始出现利益分配失衡的局面,收入分配快速向资方倾斜,使得部分人对劳动在行业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产生担忧。为分析中国的要素收入分配趋势和规律,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行业劳动收入占比进行考察。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工业行业的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明显的趋势特征,在2005-2014年间,行业劳动收入占比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其次,基于SK线理论对行业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构建实证模型发现,在全部工业行业样本中,劳动收入占比随技术水平的增长先下降后上升,即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资本深化、行政垄断、行业规模以及出口贸易对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抑制了劳动收入占比的提升。区分不同时期的行业子样本研究发现,相较于2009年之前,2009年之后技术进步对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促进作用在增强,行政垄断和行业规模的促进作用在减弱。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子样本研究发现,行政垄断、行业规模对技术偏高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促进作用大于技术偏低行业;外商直接投资能显著提升技术偏高行业的劳动收入占比,但抑制了技术偏低行业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防止劳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对促进行业中劳动收入分配地位的改善给出建议,包括促进技术进步、差异化招商引资、优化对外出口结构、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