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代中国学生提升自身能力、顺应社会发展的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力措施,更有利于加强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科学观、民族观和时代观为准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具体分为六大素养: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伴随着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的课堂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努力转变以往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和合作精神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恰当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在群体动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特点,制定出一套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具体包括:1.科学合理地分组策略;2.分配角色,明确分工的策略;3.因地制宜地布置任务的策略;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策略;5.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策略。将提出的策略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次实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实验采用单因素非对等两组前后测准实验模式验证前述策略的有效性,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省重点小学四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对照班中采用常规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验前后,对学生合作学习水平进行前后测,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观察。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对观察结果做出分析,以验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水平是否具备有效性。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改善学生课堂表现,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