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但是机械性的撑开支架会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导致晚期血栓及再狭窄的产生,因此金属裸支架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支架表面改性后促内皮细胞生长、捕获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定向诱导内皮化的方法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诱导内皮化的研究中,除了构建微环境来实现内皮祖细胞的捕获,诱导定向分化,维持生长以外,如何评价微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的捕获效果,已成为微环境优化构建的瓶颈。目前已开展的体外动态捕获如流动腔动态捕获内皮祖细胞,取得了一定的评价效果,它模拟了内皮祖细胞在人体血液流动的动态剪切力下的捕获情况,可长时间流动捕获。但是人为设定的循环细胞溶液以及流动速度等与人体血液流动和流变状态依然不能完全吻合。而以已开展的动物体内评价,将样品植入血管内,长时间的与血管接触,材料表面与血管壁接触,细胞壁内膜上的内皮细胞进行攀爬,迁移,生长。长时间植入,无法判定材料表面的细胞是由外周中捕获到内皮祖细胞分化而来,还是血管壁本身的内皮细胞生长分化而来。因此本论文研究设计一种能够单独评价材料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捕获情况的实验,既可以模拟血液循环外周血中内皮细胞的捕获情况,又可以避体内评价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干扰,即半体内实验。本论文探索与建立一种能够通过引流出动物体血液,再通过实验装置,流回动物体内的实验。内容包括如下三个部分:1.设计一种评价介入材料的半体内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动物体血液循环,捕获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的实验装置。装置设计包括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装置;(2)装置材料选用软管连接近心端和远心端,使血液循环时仍呈层流状流动;(3)装置内的样品为贴壁放置,更准确模拟内皮祖细胞像血管壁归巢样品放置完成之后管腔内部仍是一个平滑的圆形通道。2.对半体内实验进行初步调研和基础探索。调研及探索内容包括:(1)选择兔作为半体内实验动物的研究对象;(2)动物血管三大部位进行解剖,并对血管直径进行测量,选择颈动脉作为半体内实验操作部位;(3)根据调研选择低分子肝素钠作为体外循环抗凝剂;(4)通过多次探索,对穿刺方式、固定方式、循环方式进行探索;(5)对双、四通道装置进行半体内实验应用,总结实验遇到的问题。3.对大鼠进行半体内实验新探索,针对不同动物进行内皮祖细胞捕获评级。实验内容如下:(1)设计适合于大鼠的半体内实验装置(单、双通道);(2)对大鼠进行解剖,血管测量,选择腹主动脉进行半体内实验;(3)将单、双通道实验装置进行应用。综上所述,半体内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捕获内皮祖细胞的评价手段,本文通过半体内实验装置设计和半体内实验探索以及应用,为内皮诱导性研究与评价提供了 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更准确评价材料表面微环境对血液中内皮细胞捕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