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中的意欲自为、调和、持中等精神特质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可谓渊源颇深。但现代人们对于“中庸”的认识一般比较负面或是认为比较浅薄,认为它是“平庸”、“不作为”“自我保护”的代名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加客观的看待这种思想同时也能认识到“中庸”思想并非仅仅是一个单一思想,它背后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包含着其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中庸”的研究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窗口,使我们得以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我们未来的思想文化重构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理解“中庸”思想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庸”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本体论差异对比,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西方文化行为方式差异的来源,这种差异的来源不仅仅导致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更对中西方在价值取向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庸”思想同时还对于西方理性主义精神等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借鉴意义。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精神为主的文化一方面推动了我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但同时,理性主义带来的价值观的混乱,个人主义盛行,拜金主义的兴起。“中庸”思想所蕴含的深刻的中国独特的生命哲学价值能够为我们提供另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这对于我们缓解由此造成的社会浮躁之风具有重要价值。从这一个方面来看,“中庸”不仅具有调整人心,重建秩序的功能,更具有弥补西方理性主义精神缺陷和解决当前面临的现代性问题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