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地方高校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一方面,蓬勃发展的地方高校逐渐成长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方面军,在整个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的地方高校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更大发展,是地方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战略核心的学科建设问题便逐渐被提上日程,成为地方高校提高竞争力的有力砝码。由于区域限制及办学历史等原因,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没有走上良性运行的发展轨道,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对学科协调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高校的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地方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探讨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脉络,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对地方高校学科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内外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学科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后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对学科协调发展进行解读,提出了地方高校在学科协调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主要包括:方向性与可行性原则;适应性与发展性原则;重点建设与特色性原则;系统性与协调性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地方高校学科协调发展的策略,主要从学科制度、学科布局、学科梯队、学科监督机制及产学研相结合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地方高校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对地方高校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期望有助于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协调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丰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规律,进一步拓宽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理论体系,使地方高校从更理性的角度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学科建设的有效策略,提高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