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野外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化实验数据的分析,对山东地区泥页岩进行研究,分析了页岩气母质沉积环境及其背景,查明了泥页岩的分布,明确了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及丰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页岩气资源有利区的识别与划分。 通过对泥页岩沉积环境分析,区内在纵向上识别出了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和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横向上上由南向北,海相环境-过渡相环境依次成带状分布,并随海水退出,相带逐渐南移,山东地区最终转化为陆相环境。 山东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中,利于页岩气的成藏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厚度在60-140米之间,泥地比普遍大于40%,位于泥页岩发育中心的济阳地区,宁汶地区,菏泽西部,泥地比大于60%;山西组泥页岩厚度大都在20-80米之间,位于泥页岩发育中心的德州地区,济阳坳陷以及宁汶地区以及济宁地区,泥地比大于60%。泥页岩厚度的变化体现出古地理格局从太原组海侵到山西组海退的变化。 盆地中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为主,但也含有一定的Ⅱ2型。研究区内TOC含量一般为0.42~5.69%,平均2.23%。盆地内有机质成熟度普遍大于0.5%,已进入成熟阶段。 对山东地区页岩气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发现菏泽西部地区,宁汶地区,德州地区,以及济阳地区是山东地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发育较为有利的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