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疾患中的较为常见的一种,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病因以胆囊结石最为常见。预防治疗手段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代表,近二十几年以来腹腔镜胆囊切除已逐渐成为胆囊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本研究通过观察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及延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术后相关临床及抽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出本院对于此类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相关经验,并将总结出的经验运用于临床,形成本院本科室较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更好的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作出意见指导,减轻病人痛苦与经济负担,加速患者康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共78例,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n=46)和延期组(n=32)。首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前及术后血常规、血淀粉酶结果,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胰腺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使用Excel 2003软件、Empower软件和R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统计学分析。然后,绘制出对比相关数据结果的表格,同时使用重复测量随机效应模型绘制出78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百及血淀粉酶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曲线图的趋势和规律。最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出相应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体重、病程、性别、基础疾病、Ranson评分)对比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两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前后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采用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急性胰腺炎复发情况上对比,在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前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抽血化验结果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抽血化验指标在采用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前后P值仍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重复测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百比、血淀粉酶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关系,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随时间变化先暂时升高随后下降趋势,血淀粉酶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对比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2周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有效的,且能显著减少总住院时间与费用。2.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症状控制后即行胆囊切除能明显降低胰腺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