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以19世纪中期爆发的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的现代化之梦至今已经延续了一个半世纪,其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富民强国的艰难历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使中国赢得了发展的加速度,并开始与世界接轨。市场经济目标的最终确立,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震撼着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经济、政治、文化等纷纷向现代化转型。在当今社会,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以民主和法治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文化现代化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的现代化已被人们普遍认同。其中,人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的客体,既是现代化的动力,又是现代化的目的,人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现代化的轴心和内核,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向传统人告别,即实现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型。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实现政治人格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子民型政治人格向现代的公民型政治人格的转变。政治人格转型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社会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能动性的自我再造,只有实现了政治人格转型,具有现代公民政治人格的人才能在社会转型中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就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看,关于政治人格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人格转型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人格转型问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学理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政治人格进行一般分析。在分析人格一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政治人格的涵义,进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政治人格的结构,归纳出差异性与同一性、可持续性与可塑性、能动性与受动性、自然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等五个政治人格特征,并从价值定向功能、动机整合功能、引导和制约政治行为的功能等三方面对政治人格的功能作了简要解析。 第二部分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人格。这部分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把自然地理环境、小农自然环境、宗法族制、儒家礼教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人格的生成机制,以此为前提从惟道德性、群体至上性、依附性、非理性等四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人格的特点及其内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