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大实践问题,还是一个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大多数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只关注非农产业发展的拉力,将其置于二元结构下并侧重于农业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和吸纳作用的深入系统研究还很不够,这是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本文在二元结构的视野下,侧重农业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具体深入分析农业组织、土地制度、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在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之后,重点梳理国内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发展与理论研究薄弱之处,确立研究的突破方向。 第二章,系统分析了我国二元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指出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强化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后,我国二元结构强度经历了一个由减弱到增强的过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二元对比系数趋于下降,二元经济结构日趋增强,甚至有向改革开放前的强度回归的趋势。提出转型期我国二元结构转换的滞后特征:就业结构非农化滞后、人口城市化滞后、二元结构体制转换滞后。 第三章,在回顾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特征,指出我国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二元结构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二元结构、农业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二元结构矛盾、农业与非农业的二元结构矛盾、进城民工与市民的二元结构矛盾。 第四章,探讨了二元结构下农业组织、土地制度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农业组织形式影响着农业劳动力的效率和转移,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和二元结构的消除。特别是当前的农业组织制度,促使绝地部分农业劳动力的理性选择是兼业,而不是彻底转移,进而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延续。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本质是要达到人地关系和谐,但是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缺陷,客观上已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反过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充分又必然影响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推行和深化完善。因此,必须对现行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他文献
自从外资对上海机场的持股比例达到25%,市场就开始传言,是否上海机场要被外资买爆导致“二进宫”。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国有企业通过上市盘活资产的同时,也要有风险意识,上海
长距离输水管线一般距离长、落差大,如何能将沿线多余水头安全、稳定地消减掉,是供水安全的关键,也是这类工程容易遇到的难点,以某供水工程长管线水锤防护工程为例,针对超高落差供
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市场对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环境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逐步成为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对车间作业管理的要求较高,其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企
安全性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安全性本身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也不例外,不能仅仅从数据库系统本身出发,需要全面考虑。本文从收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中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矛盾。近年来中小学生出走,自杀的情况频频出现,学生的心理健
扬琴是件既古老又年轻的乐器。说它古老是因为扬琴在世界上的出现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而说它年轻是指扬琴自传入中国后,一直以其勃勃的生机展现在众人面前。扬琴虽然已有
明清两代四川在战乱后,出现了两次“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四川移民的迁入以后,新的地名出现成了移民运动完成的标志,而四川移民地名就成了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提高,将仿真、模拟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应用于汽车设计、改型以及制造等领域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同时,由于物流行业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
关于中国向近代的转型,学术界呈现出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的多样性成果,使"中国社会转型"这一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20世纪90年代,万明研究员在主持"晚明社会变迁"课题时,承担
本文重点分析了码垛机编码器弹性联接器在生产中发生故障的原因,详细介绍了改造的方法。在改造后从根本上解决了码垛机因编码器弹性联接器频繁断裂而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