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合拳在我国很多地方流传,在北京、沧州、泊头、福建、深圳等地都有专门的六合拳老师在传授这项拳术。2011年6月,河北泊头六合拳正式成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扩展项目名录之一。本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深入泊头、北京等六合拳开展的地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为指导,结合保护原貌、大胆怀疑、细心整理的原则,对收集的所有资料进行甄别、筛选归纳分析,力图理清北京六合拳的开展区域、时间人物、风格特点、技法理论、传承发展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口述史研究法等对六合拳的概念进行界定;深入分析六合拳的起源历史;六合拳与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及意拳的异同之处;六合拳在技术风格上的特点;六合拳传承人的详细介绍及传承谱系的分析等,从而多方面论证分析北京六合拳的传承意义和价值。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六合拳是起源于泊头以中华文化中的六合理论为基础,以放长击远为主导的技击方法作为基本的内容,将独有的六合套路、格斗、功法作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一种传统拳术。2、在泊头第一代传承人张明之前,六合拳已经发展成型,且由枪法衍化而来。据明代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和程宗猷(明著名武术家)著的《耕余剩技》等书籍记载,可以推测六合拳应形成于嘉靖到万历年间,是古人将枪法融汇到拳法之中。3、六合拳的六合理论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大成拳创拳的基础理论。六合拳早在清朝李姓武术家的《六合拳谱》中就有记载。可知六合拳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大成拳中正名最早最先演练的拳种,且此拳谱也被公认是研究心意六合拳的重要史料。4、北京六合拳外在表现出拳打脚踢、舞枪弄棒,内在蕴含实用技巧与健身功能,能够将内功与外力浑然天成,实现技击与健身的双重功效。其在北京传播主要有五大区域:紫竹院公园、青塔地区、右安门地区、牛街地区、密云地区。在传承方式上仍以民间传承为主,在传播内容上既有拳术和传统套路,又有对练和各种器械及内功等。5、北京六合拳与其它拳种有相似的问题,源流记载不清晰、理论研究较少等。缺少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六合拳传承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六合拳更深一步的发展。6、北京六合拳的发展相对于其它拳种来讲并不乐观。其传播的主要地域在部分公园场所,没有相应的训练武馆和专职的武术教师来传授,主要是由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构成,基本上把武术作为一种业余的兴趣爱好来对待,少有人将六合拳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