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兴技术从产生到实现“创造性毁灭”的演化过程,不仅仅是技术沿着特定技术轨道的演进,更重要的是新兴技术与配套环境共生演化的过程。正是这些要素的作用,以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经济系统才能成功改变或替代原有技术-经济系统,最终创造一个新行业或改变已有行业。本文综合技术创新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期权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等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典型新兴技术演化过程的研究,构建了多层次的新兴技术演化配套环境体系,深入研究了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层次配套环境要素对新兴技术演化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样本数据和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本文首先对新兴技术的内涵和特点、新兴技术演化理论、配套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配套环境是新兴技术演化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把新兴技术演化分为技术起源到技术发展、技术商业化、持续改进四个过程,本文重点关注前三个演化阶段的配套环境作用。第二,本文从典型新兴技术的演化过程出发,构建了多层次的配套环境体系:一是微观环境要素,它是由基础科研资源、补充性技术、互补性资产、支撑性网络设施、市场潜在需求构成的核心要素。二是中观环境层次,包括作用于以上核心要素的外部条件,如知识网络、产业联盟;第三层次是宏观层面的环境要素,包括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创新文化等。第三,本文从理论角度讨论了微观环境要素对新兴技术演化的作用,然后用实物期权工具讨论了其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机理。新兴技术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拥有不同类型技术要素的企业基于对新技术的预期所进行的战略投资;微观配套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投资新兴技术的期权参数产生影响。良好的微观配套环境将促使企业在单个产品的预期利润较小时,就会做出投资研发和商业化的决策,并获得更大的投资期权价值,这将促进新兴技术的演化。这一作用过程构成了微观配套环境要素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机理。第四,关于中观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作用机理,本文用实证方法提出了新兴技术知识网络与产业联盟的不同构成,及其内部运营的四个关键组成要素:信息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共同认知机制与公平合作机制。同时发现对新兴技术演化起促进作用的不是有多少家企业加入知识网络与产业联盟,而是网络与联盟内部是否能对新技术有着共同认知,并以共享资源为目标,能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兴技术迅速产业化。网络与联盟内部需要有良好的运营机制才能显著提高新兴技术演化绩效。第五,关于宏观环境对新兴技术的影响,本文通过TD-SCDMA的案例研究发现,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创新文化等宏观环境要素在新兴技术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它们通过中观要素和微观要素影响着新兴技术演化进程与方向;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的影响,这是由新兴技术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其作用体现在新兴技术演化的不同阶段:起源阶段主要是支持基础研发;发展阶段应注重支持补充性技术发展;在初步应用阶段阶段,则应构建合适市场环境或降低新技术市场化成本;一旦产品成熟,应注意控制垄断让更多消费者享受经济福利。要发展新兴技术,必须重视宏观环境带来的影响,既重视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又要重视知识产权法律的保障、不断培育自主创新文化。
其他文献
据统计,每年各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处理干扰投诉中,民航专用频率干扰占到了多数。从本文介绍的相关思路来看,可首先分析干扰的深层原因,并明确干扰性质和主体认定,促使相关责任
本文运用交际法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采用交际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莆田学院07级专科非英语专业的两个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英语口语教学实验。实验表明:(1)
在现如今的工程建设项目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以其结构简单、结构坚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钢筋混凝土建筑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应力,因此,一般工程建筑中事先
随着LTE中D2D通信持续发展,D2D通信方式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可承载的业务类型及数据需求也不断提高,这对D2D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对D2D通信方案的进一步增强进行研究及讨
雷击事故时有发生,对雷电灾害要做好预防工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防雷装置检测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自从凯恩斯革命以来,货币政策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扩张的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应对经济衰退的惯用政策,但利用货币政策来治理由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的有效性仍
将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在当前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其中建筑能源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较大,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
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教学现状以及高职类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探索,以期提出一些有利于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