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cy.) Bunge)是藜科梭梭属植物,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主要生长在流动沙丘、盐渍土及砾质戈壁上,在我国的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分布较为普遍,对荒漠区防风固沙、减小风速,保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而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为列当科(Orobanchaceae)肉苁蓉属(Cistanche)的多年生营专性根寄生植物,寄主为梭梭。本文首先对肉苁蓉寄生对梭梭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其次通过调控外源激素的浓度变化,探索梭梭幼苗生根的最适条件,与此同时,通过解剖学方法对梭梭侧根发生部位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梭梭生根过程中生根关联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动态变化,从而为揭示梭梭生根的机理,提高荒漠肉苁蓉的接种率及梭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对肉苁蓉寄生对梭梭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肉苁蓉寄生梭梭(A)的株高、冠幅和地径的月平均增长率都小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CK);调查对象A当年生枝条增长率达最大值的时间滞后于调查对象CK,说明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当年生枝的生长存在一定程度抑制;被肉苁蓉寄生后,梭梭细根所占比例较高,这既有利于梭梭自身的生长,同时也为肉苁蓉的寄生提供条件和营养。 2.对梭梭幼苗生根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梭梭幼苗生根时,采用NAA、IBA浓度范围分别为0.5-0.8mg/L和0.8-1mg/L的1/2MS培养基最优,生根率可达到86.7%和93.3%。 3.对梭梭根的解剖学研究表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其向沙层反渗透水分。较多的皮层薄壁细胞有助于储藏水分,并且减缓水分的散失,发达的木质部对于梭梭吸收水分及水分在植株体内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内皮层细胞有向皮层薄壁细胞突起的侧根原基,这说明侧根原基发生于中柱鞘细胞。梭梭根的这些结构阐明了梭梭吸收根产生位置。 4.梭梭生根过程中生根关联酶(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IAAO、PPO、POD三种生根关联酶的活性变化与梭梭生根有密切关系,在梭梭生根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IAAO活性先上升再下降,PPO活性先下降再上升然后趋于平缓,POD活性逐渐上升至平缓。三种酶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共同对梭梭生根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