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公路运输日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处于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就我国的公路建设、投资和债务问题展开研究。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包括前两章,点明公路运输的重要性。介绍公路运输的战略地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及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给出公路建设和投资的理论依据。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为公路运输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给出运输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公路基础设施供给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关系及适应度指标、公路运输需求和供给均衡模型。公路投资的理论主要是对我国公路投资政策演变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规模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几个典型国家公路建设的共同规律,得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多发达国家靠通过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来缩小国内地区间的差异。这正说明我国目前加大西部公路投资力度,缩小东西部差距这一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运用类比法,对中德两国公路里程和GDP的弹性系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我国在相当的时间内弹性系数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公路建设合理规模和密度的关系。 第三部分为公路投资分析,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方面运用灰色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对公路投资的诸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经济总量(GDP)、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及客货周转量是与公路投资关系较密切的因素;运用GM(1,N)模型,分析公路投资和产业结构间的关系。结论是第三产业对公路投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这两者的影响都是正的,第一产业对公路投资的影响是负的。另一方面对公路总量投资规模和结构投资规模进行分析。总量规模体现在用类比法对中德两国相似发展阶段上的公路投资规模进行比较,可大体反映我国公路在90年代初以前公路投资规模过小,而1998年以后公路投资规模较大。运用GM(1,1)模型对公路投资轨迹进行拟合和预测,掌握公路投资的走势。 最后一部分是公路债务分析。揭示了我国公路债务发展趋势,应用GM(1,1)模型对公路债务进行预测,提出一套衡量公路债务规模风险的指标,给出公路债务资金稳定运行的边界条件计算模型。最后,提出化解、防范公路债务风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