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东部陆架海上升流与北冰洋波弗特海西部上升流的特征和机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现场观测、大气再分析数据、卫星数据以及数值模拟,本文分别研究了海南岛东部陆架海区上升流和北冰洋波弗特海西部上升流的特征和机制。  海南岛东部陆架海区上升流有两个中心,一个位于海南岛东部(upwelling off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HEU),另一个位于海南岛东北部(upwelling offthe north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HNEU)。无论是特例分析还是合成分析都证明了HEU的产生和变化主要由西南风决定的,而淡水和湍流混合的影响并不明显。HNEU的形成与盛行的偏南风有关,可以被湍流混合继续加强,也会受到上层淡水的影响而被限制在次表层。为了验证该上升流的动力学过程,笔者建立了一个理想地形的数值模式。模式结果再次证明:HEU是风生的;而受到海底地形的影响,HNEU主要与向岸的跨等深线水体输运有关。这个与上升流有关的向岸输运主要由沿等深线的正压压强梯度力加强,同时也会被沿等深线的斜压压强梯度力减弱。而在近岸浅水区,跨等深线的作用力对于改变该上升流强度十分重要。  在北冰洋波弗特海西部,沿岸东风风速的两个月平均峰值在近4年分别转移到6月(原为5月)以及10月(不再延伸到11月)。由于显著的相关关系,沿岸风速可以用来估算波弗特波折急流水体输运的风生部分,如果同时考虑海冰的作用可以提高这个估算的准确性。在这样的物理背景场下,笔者合成了131个标准化的上升流事件,显示了在东风最强的时候,波弗特急流完全转为西向。在上升流结束时,出现了一个比开始前更强的东向波折急流。跨等深线流有三层结构,即上层和底层为向岸流、中层为离岸流。约有2/3的上升流事件将大西洋水(Atlantic water, AW)涌升到陆架波折处,而剩下的只涌升了太平洋水(Pacificwater, PW)。局地风应力旋度是PW-AW界面深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了上升流类型。这些变化都是由于两个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即阿留申低压和波弗特高压。  这两个海区的上升流都与沿岸风有关,但较大差异的物理背景场也使得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主要体现于上升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范围和变化、影响因素、生态和气候意义等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