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玛蹄碎石混合料(SMA德国称为Splittmastixasphalt,美国也称作Stone Matrix Asphalt)在德国研制成功并开始使用。世界上第一条SMA路面始建于60年代中期的德国,距今已3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处于较好的服务水平。20世纪70年代欧洲很多国家开始使用SMA技术,以承受重交通荷载及较高的轮胎压力,取得了较好使用的效果,并很快普及整个欧洲,仅1990年欧洲就生产SMA 300万吨。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已把SMA作为一种标准的沥青混合料写入规范,用于铺筑道路的上面层。SMA现已发展成欧洲重交通道路、机场和港区道路流行的沥青混合料,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从欧洲引进了SMA技术,铺筑了一批试验路段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系统研究。美国在SMA混合料设计上借鉴欧洲的经验,同时考虑本国气候特点,对SMA混合料的组成作了重大调整,在集料、沥青、稳定剂、设计标准和级配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改变,提出了符合美国实际情况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把SMA路面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以其良好的耐久性、抗滑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1998年起,交通部组织了SMA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在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广东、四川、青海、湖北、上海、内蒙古等省区开始推广应用。近几年来,SMA技术已经在公路、市政、民航等行业被广泛使用。吉林省是国内研究和使用SMA较早的省份。1991年从德国引进该项技术,1992年正式立题研究,并于1994年在国道202梅河口—草市公铁立交桥引道铺筑了试验路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吉林省很多高等级公路已经采用SMA路面,总体情况较好。由于设计、材料、施工等原因,造成了路面使用情况有一定差异,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判断SMA面层的真实状况,以便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客观地评价其优越性或不足,以求不断地改善。本文以吉林省长余(长春—拉林河)高速公路路面、松原—白城一级公路和通化—辽源一级公路上面层项目为依托,对SM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混合料室内试验、优化设计、试验路验证等研究,提出了适合吉林省的SMA级配,为进一步推广SMA路面在吉林省高等级公路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案。该项研究对吉林省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今后SMA技术在吉林省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沥青路面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