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及其遏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该现象使人担忧。遏制他们违法犯罪不但涉及到我国的社会安定与团结,而且还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已与传媒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持续增多,一方面是与传媒的联系日益紧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又是哪种原因造成这种关系?笔者从探讨中发现传媒对当下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不良影响。传媒到底是如何对他们犯罪起到诱发作用?不良传媒对他们心灵上造成什么变化?其变化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又有什么联系。这些情况当然与他们违法犯罪因素有着紧密联系,至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他们违法犯罪的传媒诱因着手,寻求遏制传媒引诱未成年人犯罪之路径。本文除了前言之外分为三个部分,共约20000个字:第一部分是归纳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与特征,并以案例加以探讨,更深入的说明了他们犯罪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首先对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进行了概述,说明了传媒在多大程度和用什么方法诱发着犯罪。探讨传媒诱发犯罪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不良传媒对他们心理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对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之传播路径进行探讨,揭示传媒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生作用的机制,传媒影响他们犯罪的路径主要包括杂志、影视、新闻、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对他们违法犯罪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对他们犯罪的引诱最大。另外还对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之传播内容进行了分析,主要是研究暴力和黄色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最后,对社会传媒渲染下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他们违法犯罪传媒诱因进行研究,能够有益于我们来整体分析他们违法犯罪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之遏制对策,主要是从传播学视角和犯罪学视角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传媒诱因的遏制对策。控制不良影响的发生,培养未成年人的传媒素养,规范不良传媒,把父母、老师与其它方面结合起来,多方努力,既采取综合治理方法,又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发展与祖国的进步、
一、"共同愿景"引领队伍成长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共同愿景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而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所有教师共同的、
自2010年以来,受美元持续贬值和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世界三大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扩散到其它经济体,中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西方音乐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20
近年来,宜兴市社区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学习化社会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不断进步的社区文化氛围,把握新视角、找准着力点、塑造好形
<正>近几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努力办好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从2017年开始,用4年时间创建现代化市民学校,并全面提高市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满
<正>2016年4月19日,水利部印发了《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水政法[2016]156号)(以下称《办法》)。《办法》共六章三十二条,对可交易水权的范围和类型、交易主体和期限、交易
近年来,荧光分析检测方法因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快速便捷等优点而广受青睐。罗丹明类荧光染料表现出许多优秀的光化学、光物理性质,其中包括摩尔消光系数高、荧光
物权追及力乃物权效力之一种,事关对物权人利益的维护。在现今的民法理论中,物权追及力受到诸多限制,其存废是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一方面对物权追及力法源进行探讨,旨在正本
受学校教育的特点、学生个体的成长阶段的特殊性等方面影响,学生群体生活于相对封闭的校园之中,与社会有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大学的学生,他们富有青春活力,但生活区域相对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