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代上海华人建筑师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建筑师事务所产生,发展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 上海以其商业化和相对规范化的执业环境,为中国的第一批事务所带来了相当多的市场机 会,同时也为从业人员的学术交流和业务探讨创造了条件。因而研究这一时空的中国建筑师 及从业人员对讨论中国建筑的“现代转型”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时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和言 论,实际上代表了历史的选择,用现代主义的史观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所致。 这里所说的,是中国当时的时代精神,而不是欧美国家在推行“西方文化中心论”时,概括 全球的时代精神。他们的言论和作品,都闪现着现代性成份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交融,从而构 成了当时中国特有的“新”建筑现象。本文研究力图摆脱“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评价标准, 从中国当时的具体的社会需求出发,从当时中国建筑师对建筑实用性的追求、对平民住宅的 态度及其对待各种艺术观念的理解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多样化建筑形式背后相对 稳定的设计原则,以及中国建筑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建筑学的认识,及其所表现出在 “现代转型”过程中特有的现代性。 关键词:二、三十年代 上海 华人建筑师 设计原则 现代转型 艺术观念
其他文献
学位
20世纪末,建筑学学科发展在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功能性课题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环境关系.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商品住区得到迅猛发展
本文以生态审美和城市DNA理论为基础,从城市活动的角度对城市河流和城市河流文化空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结合城市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了城市河流与城市活动之间
该文主要论述南京城墙保护的问题.该文就如何城墙保护本体,如何整治城墙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第1章在简要地介绍了南京城墙的情况,分析了南京城墙保护的历程,和其它城市城墙保
设计版面就如同经营一个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各个环节的精心安排,并最终呈现为一个强大的整体.而要设计好一个版面,也要从细节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是本篇
该论文结合建筑学、环境美学、水文化以及水体生态学并通过居住环境水景观实例的调查研究尝试对居住环境水景观的设计做出初步的探讨,以其提供对居住环境中的水景观设计、实
本论文在实地调研、综合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丁村的形成、发展与成就。对丁村的村落布局、环境景观、民居、祠堂等传统建筑的物质形态进行了论述,力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制度、意
步行桥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也是最能体现结构技术与造型设计一体化的特殊建筑物。本文以步行桥为研究对象,依次从三个主要方面对步行桥展开讨论:第一是从纵向上梳理步行桥的
该文从研究街道的历史及其空间形态特征出发,运用城市设计理论,阐明街道中人的特殊意义,通过对当今街道设计中的片面性、单一性及弊端的分析,揭示以"预先设计"、"意象设计"为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涌入并滞留在大城市,形成了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弱势群体,从而产生了严峻的居住困难问题。因此,该类人群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