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合理利用。无线电管理是保证频率资源高效、可靠、互不干扰的运行的根本手段,而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支撑,为无线电管理提供了监测监听测向的“顺风耳”和“千里眼”。覆盖范围是评价无线电监测站和监测网络效果的核心指标,这就涉及到无线电监测站的布局问题。传播模型是无线电监测的基础,由于无线信道的建模历来是移动无线系统设计的难点,人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无线电监测站和监测网络的布局方法。为发挥监测站和监测网络的作用,最优化其覆盖效果,本文根据收发互易原理,借鉴较为成熟的移动通信系统规划方法,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一定广泛适用性的监测网络布局方法,并结合宁波临港地区无线电管理的实际,具体实施这一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筛选最佳传播模型,确定最佳模型实例的方法。通过对覆盖目标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比对模型预测值和实地测试值,确定了适合覆盖目标区域的最佳模型,并用拟合的方法,确定了模型的最佳实例。2、提出了一套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测试的监测网络规划方法。包括三个步骤,资料收集、模型确定和规划确定。资料收集阶段收集覆盖目标区域的地理信息、监测对象分布信息等;模型确定阶段确定最佳模型和实例;规划确定阶段给出最佳覆盖效果时的监测站布局。3、通过以上方法,对宁波临港地区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实施了规划。4、在规划基础上,通过成本分析,提出实现监测覆盖目标所需建设成本的投资意见。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投资属于国家投资,对此类资金的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实施规划。本论文对提高无线电管理机构资金使用效率,做好无线电监测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目前,在宁波临港地区,根据规划结论已建设完成三座监测站,并在实际使用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由于宁波地理条件有限,本规划方法未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验证。未来可尝试在更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规划方法的适用性,形成一套灵活性与精确性更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