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制药废水一般具有高浓度、高色度、成分复杂、难降解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即使经过了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仍含有部分的色度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以COD的形式体现),如直接排放水体,将会对环境产生持久性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如何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有效可行的深度处理,是制药行业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工艺和铁炭微电解-混凝剂处理工艺均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设备占地面积小,工艺操作简单的特点,且工艺中所用铁屑取自工厂的废铁屑或者铁刨花,活性炭可以用粉煤灰或焦炭代替,具有以废治废的意义。本文以某制药厂二级污水站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铁炭微电解法、Fenton试剂氧化法和混凝法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在一系列静态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最佳运行参数。在两种工艺均可达到排放要求的情况下,对运行成本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微电解-PAC混凝工艺更加经济可行。抗生素制药废水深度处理微电解试验表明:曝气条件下,反应温度为30℃,进水pH值保持不变(pH值为8),铁炭质量比3:1,反应时间4h,COD去除率达到36%37%;微电解-Fenton联合试验表明:3%的H2O2投加量为6.0mL/L、反应时间60min、pH值为5时,COD值可降到100mg/L以下;微电解-混凝联合试验表明:混凝剂选择FeCl3和PAC,投加量分别为800 mg/L和600 mg/L时,出水COD值可降到100mg/L以下。通过运行成本分析可以得出,微电解-Fenton工艺,微电解-FeCl3试剂混凝工艺和微电解-PAC混凝工艺的吨废水处理运行成本分别为1.77元,3.99元和1.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