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银行上市融资已是普遍现象,我国各大银行的资本来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随着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国有股独大的现象逐渐削弱,外国战略投资、境内机构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等种类和比重增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多样化。在此趋势下,银行内部应具有怎样的股权结构才能对绩效产生正面的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将股权结构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股权流通性三个方面对股权结构进行划分。首先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世界银行业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理论,如公司治理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两权分离理论进行梳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机理。其次,以我国2007—2011年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和股权结构原始数据为依据,对我国银行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在股权集中度、属性、绩效方面均有差异。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研究假设。再次,为更加全面、科学的衡量银行绩效水平,提取了全面衡量绩效水平的赢利水平、长期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12个指标,如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资产负债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处理,得出综合绩效作为衡量银行总体绩效水平的指标。最后,将数据借助eviews进行处理,将股权结构的三个方面与综合绩效分别进行回归,得出赫芬达尔指数与银行绩效的倒“U”字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绩效的反比例关系、流通性与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外资股与绩效的“U”字形关系的实证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