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裁厘改税,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一项重大财政改革,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秕政—厘金制度;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税种—统税,并使之成为南京政府继关税、盐税之后的第三大税源。因此,裁厘改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裁厘改税使南京国民政府的税制更为进步;但另一方面,统税政策又体现了明显的过渡时代特征,即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本文拟从裁厘改税的缘起、厘金的裁撤、统税政策的施行、及裁厘改税的总体透视四方面,深入阐述南京国民政府这一重要的财政举措,为正确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提供了新的视角。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缘起。首先,介绍了厘金的产生及演变。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创办了临时税—厘金。此后,厘金非但未能裁撤,反而成为各省重要的财政来源。其次,探讨了厘金的弊端及裁厘问题的由来。研究了厘金这一秕政对国家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清政府为裁撤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未实现。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南京国民政府裁撤厘金。裁撤厘金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央政府费尽心机裁厘。南京国民政府裁撤厘金异常艰难,历经三次起落,直到1931年1月1日,厘金终于被赶出了历史舞台。第二阶段裁厘之初,为了弥补裁厘损失,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中央抵补地方、开办营业税及特种消费税等,来度过财政难关。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南京国民政府统税的施行。首先,南京国民政府为更好地弥补裁厘后的经济损失,仿照欧美成例,创建了统税。介绍了统税的课征对象、征收区域、各项税目的起征时间及统税的性质。其次,对作为统税中坚的卷烟统税、统税先锋的麦粉统税、重外轻内的棉纱、以及火柴和水泥等统税税目的历史沿革作了详细的梳理,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各个税目演变及特点,并且揭露了它们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第四部分是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总体透视。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局限性与进步性。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决定了这个时期所实行的统税政策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半殖民性和过渡性的特征。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裁厘改税结束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厘金制度,推动了中国关税自主化的进程,使中国税制更具近代化意义,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应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裁厘改税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