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胆总管结扎(bileductligation,BDL)大鼠肝损伤情况,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在BDL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6)、假手术组(B组,n=18),BDL组(C组,n=18)和ISO-1组(D组,n=6);设定A组为0时相,B、C组术后分为1、3、7d三个时相,D组时相为7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MIF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QRT-PCR检测肝组织MIF、CD74、CD44、TNF-α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各时相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在术后3d达到高峰;术后3d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肝内胆管扩张,7d可见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血清MIF水平及肝组织MIF、CD74、CD44、TNF-αmRNA表达水平均亦显著升高(P<0.05),其中血清MIF蛋白水平及肝组织MIFmRNA表达水平在术后1d即达到高峰,术后3d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B组(P<0.05)。D组血清MIF水平及肝组织MIF、CD74、CD44、TNF-αmRNA表达水平较C组7d显著降低(P<0.05),且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 【结论】: BDL术后,出现肝脏损伤,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3d出现肝细胞肿胀、肝内胆管扩张,7d出现肝脏组织纤维化。MIF在C组明显升高,参与BDL大鼠肝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作为早期炎症调节因子,通过结合kupffer细胞高亲和力膜受体CD74,CD44形成复合蛋白,启动下游信号通路,激活炎性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加重肝损伤。ISO-1可通过拮抗肝组织炎症细胞表达过量的MIF,抑制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