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无线网络时间同步协议设计与建模优化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无线网络是由一系列地位完全平等的移动节点组成的多跳、临时性的自组织系统,主要包括无线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Mesh网络。分布式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是指网络中的各节点采用分布式的方法调整各自的时钟时间,从而实现全网节点时间的统一。时间同步的实现可以保证网络中各节点协同完成各种分布式的任务,比如节点的周期休眠、基于时分多址的媒质接入控制、各节点之间的数据聚合等。因此,如何高效而准确的实现全网时间的同步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分别从互时间同步协议和主从时间同步协议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互时间同步协议被广泛用于无线ad hoc网络,而主从时间同步协议则更多的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围绕该研究目标,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在现有互时间同步协议的研究基础上,首先给出了新的信标帧竞争机制。该机制采用完全分布式的方法,保证每个信标周期内至少完成一次信标帧的成功传输。然后指出,退避参数W的取值对互时间同步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最后针对互时间同步的过程,提出了一种二维马尔科夫链模型,用于分析给定网络规模条件下节点成功完成信标帧传输需要的时间与退避参数W的定量关系。通过模型的求解,即可得到在每个信标周期内使得互时间同步性能最优的退避参数W的值。模型求解得到的理论结果与EXata网络仿真环境下的仿真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2)在对现有的三种主从时间同步协议进行介绍和对比之后,首先指出基于双向同步报文交换实现时间同步的协议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价值,然后分析了TPSN在处理同步报文冲突方法上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一种高效冲突避免的主从时间同步协议。该协议将全网节点构建成一个树状分层结构,并由主节点通过广播req_syn报文发起每个同步周期内的时间同步过程。针对子节点的应答过程,提出了一种二维马尔科夫链模型来分析子节点竞争窗口的取值对回复过程完成时间的影响。通过模型的求解,即可得到在竞争节点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子节点回复rep_syn报文的最优竞争窗口的值。父节点收到所有子节点的应答后,再次通过广播res_syn报文即可完成所有子节点的时间同步,从而大大减少了每个同步周期中需要发送的同步报文数量。在检测到信道发送冲突时,父节点通过广播col_syn报文及时将冲突情况告知子节点,提高了时间同步的成功率。EXata网络仿真环境下的仿真实验验证明了马尔科夫链模型和该协议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企业内的应用集成(EAI)与企业间的应用集成(B2B)正成为企业计算的重要领域,信息交换日益频繁。而这种信息交换往往是在异构的,自治的,动态的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的。现有的分布式计
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新一代铁路调度集中系统(CTC)成为实现我国铁路电务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现有铁路通信系统中保证CTC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也
本论文是按照铁道部2003年科技研究开发项目《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安排和要求进行的,主要是实现对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中动车底调度子系统的仿真
本文建立了GFHMM与概率理论框架下的IOHMM(Input/OutputHiddenMarkovModel)间的部分统一性。从IOHMM的角度出发,可以较容易对GFHMM进行扩充,使传统解决方法与GFHMM所采用的方法
越区切换技术是GSM-R移动性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铁路高速环境下越区切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体现GSM-R专用模式性能的重要方面.该文以GSM-R试验网络为基础,针对典型的铁路环境进
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应用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的融合,宽带高速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有限性,高数据速率只能通过高效的信号处理来实现。信息论领
做为一种能有效的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多入多出(MIMO)系统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组织多入多出系统中不同时刻从不同天线发送的符号,使得解码端的复杂度减小,性能达
随着中国进入了WTO,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满足服务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投资,变成了一个电信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定量的电信计划预测变得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