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化社会,更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知识的传播,而知识的广泛传播又在一定的层度上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在建设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应运而生。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学习形式。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教育背景、甚至不同信仰的人集合在了一起,他们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交流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学习社区因为众多的优点和特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学习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内79名学习者和1名教师的互动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近年来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交互规律、运行机制和评价等方面。其次,运用定量统计、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虚拟学习社区内成员互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定量统计主要是对帖子的首帖、独帖、跟帖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对跟帖的次数、平均跟帖率进行统计;依据发帖作者的身份(教师、学习者、助学者)进行分类统计;对精华帖数量分布情况统计;对互动的时间进行分段统计。内容分析方面是对帖子的内容按照意义单元进行分类统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最常用的软件UCINET对社区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对社区中精华帖进行分析,找出互动的兴趣和关注点;最后对互动的本质——知识建构进行分析,分析建构情况如何。通过互动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虚拟学习社区总体现状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很不积极,缺乏互动的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教师和学习者的互动较少,引导较少;学习中的互动内容以情感和综合类居多,而互动热点集中理论方法的探讨上;知识建构则是倾向智能收敛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对79名学习者进行影响互动积极性的因素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学习者自身、帖子的内容、环境都从不同方面对学习者的互动行为产生了影响,且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大。但互动积极性是各个因素综合产生的效果,不可能是只有一个因素单独起作用。因此在提高学习者的互动积极性上,需要教师积极去引导,需要在分组学习的时候适当的考虑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及知识背景,需要适当、及时的改进社区评价制度使其能够适应成员互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