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8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农村经济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时代的发展昭示着我们要进行新的农村改革。为此,中共中央2006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和完善的重要形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合作经济理论的指导和规范,本选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为主要分析工具,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和农民合作经济理论为理论依据,在对我国特别是河北省的合作社进行广泛调研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规律(第4~6章)、运行机制(第7~9章)和成长规律(第10~11章)。 本论文由12章组成。 第1章导论,着重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评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等。 第2章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对本文的概念作了基本界定,介绍了西方有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并从中找到以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第3章国内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及现状,回顾了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和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史,并总结了若干启示。对发达国家和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作了整体描述。 第4章则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条件,从实地调查数据和发起方式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特征为由外界力量推动为主的“外生诱致性变迁”。 第5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选择,对这一选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演进式、多样化、外生诱导型”原则和模式类型。 第6章从对保定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入手,总结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阶段分为起步、成长和企业化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7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运行机制,对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运行机制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讨论了在多元所有的复合产权结构特征下,成员资格、资本结构和债务承担等产权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第8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分配方式的类型的现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