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割胶及乙烯刺激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橡胶树胶乳产量。目前研究认为乙烯利对橡胶树的作用,是促进排胶,影响胶乳的代谢。而橡胶树胶乳被认为是乳管细胞内的活性原生质,在乙烯刺激的条件下,必然发生生理上的变化使胶树逆境适应性增强,以适应乙烯刺激。作为乳管细胞生命活动体现者的胶乳蛋白,尤其是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乙烯刺激后的变化值得关注。研究这些蛋白质在不同乙烯刺激时间后的差异表达,筛选出与乙烯刺激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对乙烯刺激橡胶树的增产机制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试验研究乙烯刺激未开割橡胶树胶乳,从多肽的角度,对乙烯刺激后胶乳内蛋白表达的差异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乙烯刺激和胶乳多肽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对3种不同时间乙烯刺激处理胶乳蛋白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进行分析,在凝胶中分布在分子量30KD以下的表达量差异达3倍及3倍以上的多肽79个。进一步对这些差异点进行MALDI-TOF-MS,得到16个蛋白点的鉴定结果。包括与抗性、胁迫相关功能的蛋白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几丁质酶、病程相关蛋白(CC-NBS-LRR class)、β-1,3-葡聚糖酶;与橡胶生物合成有关的功能蛋白橡胶延伸因子、小橡胶粒子蛋白;参与细胞质骨架动态变化的功能蛋白α-微管蛋白;转录调控等生理过程的蛋白R2R3-myb基因转录因子、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5A、具有调节活性的核糖核酸酶A等。随乙烯刺激时间的延长,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5A、蛋白R2R3-myb基因转录因子、病程相关蛋白等提高细胞抗性的多肽表达量存在上调趋势,表现出对乙烯刺激胁迫作用的一致性,增强胶树的逆境适应性。而与橡胶生物合成代谢相关的橡胶延伸因子、小橡胶粒子蛋白变化复杂,乙烯刺激是否直接影响橡胶生物合成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