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在文化与学术领域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并未改观,中国始终面临文化和理论话语上的挑战和困境。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现有全球知识格局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自主”意识的缺失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依附性地位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构建起自主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有效解释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与此同时,如何切实防范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造成的威胁,有效应对以美国为首的的西方国家正在实施的“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图谋,也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与道路选择。因此,无论从唤醒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自主”理念,还是从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自主”能力或坚定“学术自主”的价值立场而言,开展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研究都显得必要而有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思辨研究方法,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以中国社会科学为学科视域,从国际向度的视角出发具体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在当下世界知识格局中如何自主、自立于西方学术场域的问题,针对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分别设置了“是什么,为什么和该如何”三个具体问题域。首先研究何谓社会科学“学术自主”的问题,具体包括“学术自主”的定义、内涵及其学术史演进;其次是研究社会科学何以“学术自主”的问题,即社会科学为什么要自主和为什么能自主,这涉及“学术自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具体包括“学术自主”的目的、原因及实现依据;再次是研究社会科学如何实现“学术自主”的问题,即如何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的路径与方向。本研究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搭建起“两个维度”和“三种逻辑”的框架体系并贯穿全文始终,“两个维度”分别是社会科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维度以及“事实与价值”维度,具体涉及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人文,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量化实证与质性研究等多组互为对应的学术概念;“三种逻辑”分别是社会科学的知识论逻辑,价值论逻辑和方法论逻辑。本研究通过对社会科学“学术自主”的概念辨析,将“学术自主”定义为:一种关于学术立场和学术方法的主张,是关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立场和价值判断,是特定的学术行为主体依照自我意愿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传承和学术传播活动的动机、态度、能力或特性,具体表现为话语行动中的主体性、自主性、自抉性和能动性等资格或能力,是一个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涉及的论题。“学术自主”从理念、权利和能力三个层面来理解,可以分别描述为“学术自主性”、“学术自主权”和“学术自主力”,三者表现为前提、依据和保障的互为一体性。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又从知识论层面、价值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分别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内涵解释。知识论层面的内涵主要指中国社会科学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的问题、依托的理论、采取的视角、凭借的工具、起到的功能、取得的地位等有自主的立场和行动,也就是对研究何种知识,运用何种理论具有自主性。价值论层面的内涵主要是强调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注重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主,也即研究者持何种文化价值立场来开展学术研究的问题。方法论层面的内涵主要是强调社会科学研究中“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主张更多地从“实地研究”和“质性研究”中对社会事实进行具有本土色彩的重新“概念化”,强调去发现社会实践中的“真问题”,进而建构“本土理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的历史溯源,归纳出“萌芽、发展、深化、恢复、规范、反思”六个阶段性特征,辨识出“西学应用论、理论验证论、问题自主论和文化自主论”四种主要的意义类型。学术史研究表明:“学术自主”是近代中国学人的一贯追求,虽然不同时期的具体主张和诉求各有侧重。社会科学的知识论逻辑表明:基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权力性、地方性和建构性特征,以及知识的边界与效度等因素,它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知识特性上存在本质性差异;社会科学的价值论逻辑表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国家利益与价值关怀、政治选择与价值取向、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是社会科学研究无法回避的价值考量;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逻辑表明:只有通过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自主创新才能克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中国的适切性困境以及“西方中心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化的方法论困境。通过以上三种逻辑的论证为主张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本研究最后认为,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主”,需要一种整体主义的实践框架,从理念与制度两个层面出发,分别在知识体系、价值立场和方法选择上加以型构。具体而言,要增强学术人员的主体意识,提升学术自觉,致力于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要不断增强语言自信,提升“汉语”的国际学术语言地位;要坚定自主的学术研究价值立场,彰显文化特性与文化身份;要努力创新研究方法,理性认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确立自主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总之,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主”,既要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视野,也要有基于本土实践的家国情怀,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学术自主性建构的漫长性与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