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在文化与学术领域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并未改观,中国始终面临文化和理论话语上的挑战和困境。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现有全球知识格局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自主”意识的缺失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依附性地位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构建起自主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有效解释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与此同时,如何切实防范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造成的威胁,有效应对以美国为首的的西方国家正在实施的“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图谋,也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与道路选择。因此,无论从唤醒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自主”理念,还是从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自主”能力或坚定“学术自主”的价值立场而言,开展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研究都显得必要而有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思辨研究方法,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以中国社会科学为学科视域,从国际向度的视角出发具体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在当下世界知识格局中如何自主、自立于西方学术场域的问题,针对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分别设置了“是什么,为什么和该如何”三个具体问题域。首先研究何谓社会科学“学术自主”的问题,具体包括“学术自主”的定义、内涵及其学术史演进;其次是研究社会科学何以“学术自主”的问题,即社会科学为什么要自主和为什么能自主,这涉及“学术自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具体包括“学术自主”的目的、原因及实现依据;再次是研究社会科学如何实现“学术自主”的问题,即如何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的路径与方向。本研究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搭建起“两个维度”和“三种逻辑”的框架体系并贯穿全文始终,“两个维度”分别是社会科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维度以及“事实与价值”维度,具体涉及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人文,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量化实证与质性研究等多组互为对应的学术概念;“三种逻辑”分别是社会科学的知识论逻辑,价值论逻辑和方法论逻辑。本研究通过对社会科学“学术自主”的概念辨析,将“学术自主”定义为:一种关于学术立场和学术方法的主张,是关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立场和价值判断,是特定的学术行为主体依照自我意愿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传承和学术传播活动的动机、态度、能力或特性,具体表现为话语行动中的主体性、自主性、自抉性和能动性等资格或能力,是一个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涉及的论题。“学术自主”从理念、权利和能力三个层面来理解,可以分别描述为“学术自主性”、“学术自主权”和“学术自主力”,三者表现为前提、依据和保障的互为一体性。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又从知识论层面、价值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分别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内涵解释。知识论层面的内涵主要指中国社会科学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的问题、依托的理论、采取的视角、凭借的工具、起到的功能、取得的地位等有自主的立场和行动,也就是对研究何种知识,运用何种理论具有自主性。价值论层面的内涵主要是强调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注重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主,也即研究者持何种文化价值立场来开展学术研究的问题。方法论层面的内涵主要是强调社会科学研究中“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主张更多地从“实地研究”和“质性研究”中对社会事实进行具有本土色彩的重新“概念化”,强调去发现社会实践中的“真问题”,进而建构“本土理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论题的历史溯源,归纳出“萌芽、发展、深化、恢复、规范、反思”六个阶段性特征,辨识出“西学应用论、理论验证论、问题自主论和文化自主论”四种主要的意义类型。学术史研究表明:“学术自主”是近代中国学人的一贯追求,虽然不同时期的具体主张和诉求各有侧重。社会科学的知识论逻辑表明:基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权力性、地方性和建构性特征,以及知识的边界与效度等因素,它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知识特性上存在本质性差异;社会科学的价值论逻辑表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国家利益与价值关怀、政治选择与价值取向、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是社会科学研究无法回避的价值考量;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逻辑表明:只有通过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自主创新才能克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中国的适切性困境以及“西方中心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化的方法论困境。通过以上三种逻辑的论证为主张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本研究最后认为,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主”,需要一种整体主义的实践框架,从理念与制度两个层面出发,分别在知识体系、价值立场和方法选择上加以型构。具体而言,要增强学术人员的主体意识,提升学术自觉,致力于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要不断增强语言自信,提升“汉语”的国际学术语言地位;要坚定自主的学术研究价值立场,彰显文化特性与文化身份;要努力创新研究方法,理性认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确立自主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总之,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主”,既要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视野,也要有基于本土实践的家国情怀,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学术自主性建构的漫长性与艰巨性。
其他文献
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下,教育的发展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家长们更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至于“在家上学”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发展起来。即便我国“在家上学”存在合法性问题,但这种教育形式依旧方兴未艾,并且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本文以基础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实践家庭为研究对象,介绍该教育形式出现的背景及因素,选取了十个“在家上学”的典型案例,运用个案研究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了解他们的课程建设,主要是遵
生物学实验是构成生物学知识的单元要件之一,也是形成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根本,更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及生物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由于实验装置和实验设备的局限性以及课时相对紧张的缘故,导致许多教师将做实验改成了讲实验。还发现一些实验教材所建议的实验材料难以处理、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所耗时间较
纪录片因其具备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能够将一个特定群体的面貌较好地记录下来。儿童这个群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希望与未来;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人生向上必经阶段的映像。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大师将焦点对准儿童,创作出了优秀的儿童题材纪录片。散文化叙事不强调冲突与情节,而是注重对细节的挖掘,善于将情感物化,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做到含蓄的表情达意。将散文化的叙事方法加入到儿童题材纪录片中,在保留原有真实性的前
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他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高职生正处于职业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持久且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围绕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认知维度,选取重要他人这一影响因素展开具体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探讨哪类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最为最突,并且将重要他人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体上的排序;二是探讨重要他人对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
本论文通过考察“买”“卖”“買う”“売る”四个动词的语义演变、用法以及含此四动词的惯用句,对“买”“卖”“買う”“売る”进行了对比分析。(1)“买”由“拿钱换东西”之意发展出了“博取、追逐”“雇、租”“收买、买通”等。“卖”由“用东西换钱”之意发展出了“出卖”“炫耀、卖弄”等。“買う”由“拿钱换东西”之意发展出了“花钱与妓女作性交易”“招致”等。“売る”由“用东西换钱”之意发展出了“出卖”“挑衅”
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聚集地,是海外留学人才首选的岗位之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更是关乎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压力、职称评聘的多种压力。除此之外,青年海归教师还面临着国内外学术场域的差异与应对,因此青年海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以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海外归国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目前上海市属
随着对蓄水坑灌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加快推进该方法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果林灌溉中的应用,深入探究蓄水坑灌下苹果树耗水特性及其对果树生长与产出的影响对蓄水坑灌果园的合
耕耘于戏剧舞台多年的陈彦,在介入小说创作时,自然而然地将笔触停留在了那些戏剧舞台工作者之上,本文试以《装台》《主角》两部作品中“戏人”书写为切入角度,来探讨作者以戏剧创作者介入文学创作所展露的特质。第一章围绕“戏人”穿梭于现实生活与戏剧空间而造成的撕裂与矛盾,从城乡对立中的迷失、家庭关系中的矛盾与隔膜、现实与戏的交错三个维度分析“戏人”的生存境遇的苦痛与困顿。城乡对立的矛盾及城中村的尴尬处境,将人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我国脱贫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实现了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新命题。而政府作为减贫工作的主体,其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也直接
中职生专业承诺指学生在心理上积极认可、接受所学专业,在行为上愿意尽自己所能学好该专业,体现的是内部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表现的综合。学生的专业承诺越高,其学业行为表现就更加优秀,就业方向也更加稳定。顶岗实习作为中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中职生的技能习得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学者对顶岗实习、学生专业承诺都进行了研究,他们也提出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和改善学生专业承诺的方法。然而在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