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文艺思想与现代性——兼论胡风文艺思想的历史贡献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现代性"的角度重审胡风文艺思想,力求剥离覆盖在它身上的遮蔽物——那些情绪性的而并非时代精神的东西,从质的层面加以考察,并论述它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想的历史贡献,在现代文学史的坐标上确定它的位置.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精神的角度探讨了胡风文艺思想和现代性的关系,包括其中所蕴涵的历史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因素.胡风文艺思想中的历史进步意识、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和情感趋向体现了历史现代性.对于现代性的另一极——审美现代性,在胡风文艺思想中也有所体现.它用"主观战斗精神"这个概念内含的感性之维冲破理性中心的束缚,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部分地实现了以重视生命感性为特征的审美现代性,弥补了左翼文艺思想在审美现代性层面的不足.第二部分由表及里地探讨了胡风文艺思想在理论上不同层次的现代性.开放的理论视野是其空间上的现代性,这是它在理论上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典型"、"形象思维"这两个概念从文学本体的学理性角度体现了胡风文艺思想含有的现代理论自觉.在美学层面,它表现为现代审美形态——崇高型审美形态,并为此种审美形态在中国美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三部分深化了前两部分的观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是形成胡风文艺人学本体思想的美学基础.这部分还通过胡风文艺思想与占中国现代文艺思想主流地位的周扬、茅盾的文艺思想在思维方式、话语系统两个方面的比较阐明了其突出特点——文艺人学本体性.作者认为正是胡风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重视了创作主体的作用,从而抛弃了外加于文学的非审美性因素,使胡风文艺思想坚守了文学的审美本性.
其他文献
从西方社会的发展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建构契机在于思想启蒙运动的到来.它结束了传统宗教神学的权力统治,从而确立了现代理性在社会建构中的合理性.或者说,现代社会就是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把丁玲本人的研究与其文本创作研究结合起来,把丁玲作为一个"人"(女人、情人、爱人、母亲)、一个作家,与其革命者的角色进行综合研究,并把她放大在中国文化、政治、革命
文学史上争议巨大的人物形象哈姆雷特、贾宝玉、霍尔顿虽然由分属不同时代、民族、语言的作家创造,他们的个性模式却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运用人学理论特别是从马克斯·舍勒的
本文对章克标的早期创作进行了论述。章克标是一位曾经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的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编辑。著述颇丰、文体多样,但是以往的文学史却很少有关于他的
本论文力图从一种比较宏观的角度考察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作家真实观的演变.在具体论证过程中以方方的小说创作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并把她放置在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背景之中,企
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构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精神分析学虽然创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