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逐年增加,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也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国际的公共卫生问题。1869年就有人提出饮食和营养处方是治疗CKD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低蛋白饮食可以可延缓肾脏病进展、减少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还可以减轻经济负担。中医食疗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疗法,历史悠久。中医食疗在治疗水肿、肾风、肾劳等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料,相关的文献挖掘和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肾科医生的重视。中医食疗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中医食疗对CKD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的影响,为指导CKD患者的中医食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慢性病门诊规律就诊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筛选eGFR<60ml/min/1.73m2,年龄在18-80岁患者,排除临床数据缺失或随访时间不足半年、并发严重内科疾病者。根据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中医食疗情况;通过门诊系统及住院系统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中西医用药情况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使用中医食疗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Scr和GFR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12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7.68(77.68,156.36)周。中医食疗组组内比较,半年的△Scr和△eG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和二年的△Scr和△eGF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食疗组组内比较二年的△Scr和△eGF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半年和一年的△Scr和△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食疗组和非食疗组的△Scr和△eGFR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中的Likelihood Ratio方法进行分析。模型Ⅰ中,中医食疗的危险度是非中医食疗的0.46倍(95%CL 0.221,0.968)。模型Ⅱ中,中医食疗和非中医食疗组相比,中医食疗和中药汤剂风险分别为0.44(95%CL0.212,0.951)和0.27(95%CL 0.071,1.093)食疗药材统计发现,平性和温性的药物占主体,这些药物多数归肺部、肾、脾三经。食用频次统计发现,淮山出现的频次最多,占57.58%。讨论:饮食治疗在延缓CKD进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食疗源远流长,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其一定的优势,其治疗CKD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发现中医食疗组中患者的eGFR变化趋势较平缓,非食疗组中eGFR变化较明显。进行多因素的分析发现,中医食疗是CKD的保护因素。中医食疗具有稳定病情和延缓CKD进展的作用。本研究是一个回顾性研究,存在数据缺失、患者回忆偏差、调查问卷设计欠全面等不足,因此还需大样本、随访时间更长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评估中医食疗对CK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