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景趣 隽永简淡——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g5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是以苏轼《后赤壁赋》为创作文本的绘画作品,其巧妙地构思与简淡的绘画风格,虽在以董、李、范、郭画风为尚的北宋山水画坛独树一帜,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递藏过程中的种种因由,造成了作者身份、师承、创作年代、艺术价值与真伪等诸多争议。本文试图运用文献研究与图式分析等方法对纳本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第一,对乔仲常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后,认为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是一件流传有序的清宫重要藏品,并对乔仲常的生卒、师承及社会地位、擅画题材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  第二,通过关于苏轼“赤壁”题材的绘画进行文献与图式特点的比较,对“赤壁”题材绘画的图式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纳本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的图式特点符合早期“赤壁”题材绘画的特征。  第三,通过对创作思路与笔墨语言的分析,发现纳本乔仲常《后赤壁赋图》是一幅具有独特匠心以及绘画水平极高的李公麟传派山水画作品。  第四,将倪瓒山水画作品与乔仲常《后赤壁赋图》进行比较,认为倪瓒山水画风格与李公麟传派山水画风十分相近。同时,对纳本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与《石渠宝笈》相关记载的尺寸差异,北京故宫藏清乾隆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的构图差异,提出了纳本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的前、后部分都存在缺失诸问题。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深受“重士轻工”思想的影响,“工”是属于形而下的东西,工匠之艺往往被视为“雕虫小技”而不受重视。因此,在那个时代,既掌握工匠技艺,又具有“士人”秉性,并且能够被称
期刊
期刊
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是一种新的金属盐浴表面改性强化技术,可以同时大幅度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抗蚀性,而工件几乎不变形,处理过程无公害.文章介绍了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