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出血(ICH)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存活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脑出血后引起的炎症反应、自由基的损伤进而导致的继发性损害,可以引发脑水肿,加重脑损害。虽然现在有关脑出血疾病的内、外科常用治疗方法对于急性期挽救生命有一定作用,但远期效果尚不令人满意。因此,寻找治疗ICH有效的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的工作正广受关注。本实验即从中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神经行为学、组织学、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TNF-α蛋白及IL-6蛋白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对脑出血后病理损伤的干预机制,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新的有效药物。
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作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将体重在250~300g的SD雄性大鼠10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G)、假手术组(SO)、模型对照组(MG)、中风胶囊大剂量组(ZJ-h)、中风胶囊小剂量组(ZJ-l)。正常组8只;其余4组均为24只,按手术后处死时间又随机分别分为1天组、3天组、7天组3个小组,每小组均为8只。正常组大鼠自由饮食,不做特殊处理;模型对照组大鼠在麻醉后,断尾取血,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尾壳核,术后自由饮食;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其它操作同模型对照组;大剂量组(2.7g/kg/d)和小剂量组(1.8g/kg/d)在造模后用中风胶囊按相应剂量灌胃。各组分别在第1天(24h)、第3天(72h)、第7天对其行为学进行测试。然后对其麻醉,在心脏灌注下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固定、脱水、石蜡包埋。标本切片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病理变化;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程度;行免疫组化法观测血肿周围TNF-α蛋白和IL-6蛋白的表达情况。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各组行为学评分、组织学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中风胶囊能够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2.中风胶囊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
3.中风胶囊能抑制细胞凋亡,其中通过降低TNF-α蛋白和IL-6蛋白的表达是抑制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4.中风胶囊能降低脑组织中TNF-α蛋白、IL-6蛋白的含量,具有减轻炎症,减轻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5.中风胶囊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