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过热蒸汽与真空联合干燥技术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热蒸汽干燥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具有干燥时间短、速度快节能环保的优点,但由于其温度高,设备发展不完全制约了这项技术在应用中的推广。真空干燥能较好的保持物料的品质,但能耗较高。竹笋的季节性强,易木质化,在我国的产量大,且无法靠鲜食消化,干燥是其最便捷的贮藏方法,传统干燥耗时长、品质差且受天气影响,热风干燥能耗大且品质不是最佳,因此急需一种快速的且能够很好保持其品质的干燥方法。通过本实验有效的将过热蒸汽干燥速度快和真空干燥的产品品质好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在过热蒸汽干燥单因素实验中,以竹笋的收缩率、复水比、色泽为指标,研究了在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蒸汽的温度、竹笋切片的厚度、两因素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热蒸汽温度在120℃时,竹笋的收缩率和复水比最佳,色泽最好;当竹笋厚度约在4mm时,竹笋的色泽最佳,复水比和收缩率较好。但从整体上看色泽偏暗,收缩率和复水比偏差。在真空干燥单因素实验中,以竹笋的收缩率、复水比、色泽为指标,研究了在真空干燥过程中,真空温度、竹笋切片的厚度、真空度三个因素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温度不宜过高,在75℃左右能够较好的保持竹笋的色泽且竹笋的收缩率、复水比最好;厚度不超过4mm时,干燥速度较快且其色泽较好,收缩率和复水比较佳;真空度不宜过小,也不能过大,在0.055MPa-0.075MPa的范围内为好。以过热蒸汽单因素实验和真空干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竹笋的复水比和色泽参数L*值为指标,研究并确定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在干燥竹笋过程中过热蒸汽温度、转换时间和真空温度单因素条件;并对竹笋的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进行试验设计分析,确定以竹笋复水比为指标的过热蒸汽与真空联合干燥的标准回归模型为:Y1=6.20—0.43X1-0.36X2—0.058X3+0.18X1X3+0.065X2X3—0.62X12-0.68X22-0.54X32,以竹笋干色泽参数L*值为指标,竹笋过热蒸汽与真空联合干燥的标准回归模型为:Y2=90.52—7.34X1-8.46X2-2.25X3—5.50X1X2+2.46X2X3-10.05X12-8.07X22-12.97X32。研究发现,以标准回归方程为依据,将复水比和色泽列为同等重要的评价指标时,通过Design Expert8.0.6软件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过热蒸汽温度119.10℃、转换时间34.71min、真空温度为73.66℃,且在最优条件下,干燥后的竹笋复水比为6.2488、色泽参数L*值为93.2323。进一步对最优工艺进行验证,发现实验值与预测值较为接近,从而为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利的理论和实验依据。通过对过热蒸汽设备和真空干燥设备在干燥竹笋过程中干燥条件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制造出一套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一体机,使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技术实现真正意义的设备化。在经济性方面,本论文还开展了对比分析研究,即将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与热风干燥对竹笋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时间与能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过热蒸汽联合真空干燥的干燥时间和每蒸发1kg水所需能量均比热风干燥节省50%以上,从而说明过热蒸汽与真空干燥的融合,可有效缩短干燥时间,且效率高,能耗低。
其他文献
为调查长春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流行情况,从2家宠物医院采集135份宠物肛拭子样品,分离和鉴定大肠埃希菌并进行多重PCR分群。测定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现象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983年,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其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首先提
泰国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成为大多数中国旅游者境外游的首选国家之一。但是目前旅游业的竞争也愈发地激烈,泰国旅游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探求旅游者需求,发展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YouTube、Twitter等社交网络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传统社交媒体内容主要以图片、文章等形式为主。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各类以互动直播、实时会议等新媒体方式为代表的新型社交网络应用开始出现在用户的视野。在此类应用中,用户对各类新媒体的访问延迟更加敏感。同时,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数以亿计的用户加入社交网络应用进行实时通讯,其所产生的数据量也
淮军是晚清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也是清代军事体制从传统向近代转化过程中承先启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淮军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既有研究中存在的
学习品质是当今国内外幼儿研究持续关注的重中之重,我国教育部颁发的《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里也明确指出学习品质是学龄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应全面融入到幼儿五大发展领域之中。然而目前在有关于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里,对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品质培养路径的探索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而以儿童游戏活动为切入点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研究,则更是具有广阔的探讨空间。游戏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