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现井喷式发展,大量学者聚焦在了综合管廊的研究上。综合管廊打造了一个集电力、供热、燃气、通信及给排水等多种管线为一体的地下隧道空间,为新型集约型城镇的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基于政府对PPP运作模式支持的前提下,综合管廊与PPP模式发生了碰撞,并结合到了一起,因此综合管廊PPP项目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PPP模式的运用,促使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阶段,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方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方视角,对综合管廊PPP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以社会资本方的角度,基于以Citespace5.0软件的文献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识别出风险因素清单并建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由政治法律风险、规划风险、金融经济风险、运维风险、建设风险、移交风险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构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基于SPSS25.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接着基于AMOS23.0建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的SEM模型,并确定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对PPP项目影响程度较大的政治法律风险,其次是建设风险和规划风险,再接着是金融经济风险、运维风险,移交风险对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较小。然后,通过专家评分法对风险因素构建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项目风险等级为一般偏高。项目各风险分类的评分及风险等级为:政治法律风险等级为一般偏高;建设风险等级为接近一般;规划风险等级为一般稍低;金融经济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低;运维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低;移交风险等级为较低。最后,根据SEM确定的指标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针对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政治法律风险应对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规范审批程序等;建设风险应对包括提供质量担保、优化施工技术方案、签订固定价格合同、合理倒排工期等;规划风险应对包括咨询专家、合理利用保险和担保、协调政府制定拆迁补偿标准、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制度等;金融经济风险按应对包括约定通货膨胀调整范围、设置利率上限、采取弹性调整、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等;运维风险应对包括签订最低收费保障的补偿保证协议、明确运维成本计价机制、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等;移交风险应对包括明确质量验收标准、实施评估项目残值、对项目性能进行功能测试、及对项目实体进行可维护性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