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网络--背景”理论观照下的显化翻译探析--以《瓦尔登湖》为例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生态读本,描绘梭罗在康科德瓦尔登湖畔诗意闲适的独居生活,其文字之间体现了生态文学学派诸多学术思想。《瓦尔登湖》译本较多,其中戴欢先生的经典范本采用大量显化策略,语言自然易懂,读者较易接受。  约翰·塞尔提出了意向性“网络-背景”理论。他认为意向状态是以网络形式存在于大脑当中。背景是前意向性的,整个意向性网络只在非表征的心理能力背景下起作用。笔者试图将心智哲学中的意向性理论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分析戴欢译本中的显化翻译及其深层原因。  显化是指译者将源语文本中可以通过语境推断出的隐含信息加以明示。翻译过程不是原作和译作之间简单的语码转换,而应将藏匿于源语文本中文字壳体里面的意义挖掘出来,使其在目标语中显化。本文从塞尔意向性“网络-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选择《瓦尔登湖》戴欢的汉译本作为案例,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试图从意向性网络和前意向能力背景两个方面分析汉译本中的显化翻译现象,探讨在意向状态主题、意向状态参与者、深层背景和局部实践四个方面如何实现汉译本的显化翻译,进一步探讨显化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心智哲学上的根源。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意向性网络相当于上下文语境,前意向能力背景相当于文化语境。因此,译者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来阐述原作,使译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生态文学思想深邃,有关文本通常晦涩难懂,其翻译过程受到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维度影响,译者需要采取显化策略将潜藏意义凸显出来。同时,译文显化趋势是语言系统差异、文化差异和翻译过程认知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译者运用到的显化翻译策略的类型也丰富多样。在进行显化处理后,译文比原文篇幅稍长,较为通俗易懂。译文显化差异受到译者偏好、历史时代、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本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由于显化主观性较强,所以不同译文显化程度也会因作者个人因素而有所偏差。本文通过大量显化翻译现象分析,对译者采取的显化策略进行归类,探索出显化翻译产生的意向性根源,以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代表作。该作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为线索,叙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弗吉尼亚、劳拉、克拉丽莎一天的波折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连动式为考察对象,主要考察其形成动因。现代汉语连动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且它们之间没有连接词或语音停顿的句式。句式中所有的动词都描述
被动构式是一个为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所关注和感兴趣的语言现象,因为这种构式结构独特,表达了相对于主动意义的被动意义。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被动构式。传统语法家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秀丽的华夏山水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各种英文版旅游景点介绍被推出,目的是为了激发海外游客来中国旅游的兴趣。因此,旅游文本英译成为推动中国旅游
一早上,宁泽涛宣布退役的消息迅速刷屏,有人惋惜天赋的可能性就此丧失,有人感叹运动生涯的艰辛。目光被再一次聚焦到里约奥运会之前的代言问题,伊利和蒙牛的赞助商权益之争。  体育背后遵循着一个基本的商业规律,谁创造价值,谁获得最多的利益,其余的利益分配则以和内容本身的人相关程度而逐步递减。这是所有以人为核心的内容产业都逃不开的规律。  两三年之前的电子竞技,无论是否蛮荒,从流入现金整体上的分配来讲仍旧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