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共6盒,34本,起讫日期为1935年6月至1979年10月。因部分年份有缺失,保存的日记实为31年。该日记手稿本字迹端正,少有涂改,易于辨认,内容较为连贯丰富,涵盖了张氏自辞去中国银行总经理之后的主要经历及晚年旅美生活。与海内外现存的未刊或已经刊行的档案文献相比,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无论对于深入研究张嘉璈本人,还是对于拓展民国金融史、政治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领域,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文是基于对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的梳理基础上,对日记手稿本的典藏情况进行介绍,并选取1935-1949年张嘉璈在大陆从政期间若干问题进行梳理与考证。这些问题包括:1935年张嘉璈职务安排及其个人考量、张嘉璈主持铁路和交通建设的情况、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当局的对日态度、战后东北接收交涉详情以及张嘉璈的人际交往。通过将张嘉璈日记手稿本与相关的档案文献比证、勘劾,还原相关时期国民政府内政外交重大问题的真实状况,以期引起学人对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的重视,进一步推动张嘉璈研究及对民国史相关领域研究有所裨益。在利用张嘉璈日记手稿本时,尤需重视对以往史料进行爬梳与研究,并将日记与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史料相互映证。史料需相互映证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张嘉璈日记手稿本,也是我们在处理任何专门性史料时,需要秉持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