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草属两种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和欧洲唐松草(T.aquilegifolium L.)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唐松草属(Thalictrum)植物,二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存在于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等地。瓣蕊、欧洲唐松草均为多年生野生草本花卉,园林、药用、食用等价值高、效用大,当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化学成分等方面。本试验选取瓣蕊唐松草、欧洲唐松草的根、茎、叶三部分,运用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等将其进行植物解剖,对二者作比较研究。同时观察其物候期,并结合植物解剖比较结果,在生境、演化地位、引种驯化等方面作详细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瓣蕊唐松草和欧洲唐松草均为异面叶,表皮细胞呈深波状不规则多边形,上表皮无气孔,二者栅栏薄壁组织1-2层,海绵薄壁组织发达,有明显胞间隙。前者下表皮气孔密度231个/mm~2,栅海比95.64%,叶片结构疏密度50.96%。后者下表皮气孔密度为202个/mm~2,栅海比79.47%,叶片结构疏密度55.15%。瓣蕊、欧洲唐松草叶脉均在远轴端隆起,且欧洲唐松草隆起更加明显,二者叶脉中央有1束维管束,由1层维管束鞘包围。瓣蕊唐松草维管束中木质部导管列数为14-16,管径为10.66±2.50μm,欧洲唐松草维管束的木质部导管列数为10-12,管径8.95±1.57μm。气孔密度、栅海比、叶片结构疏密度、导管列数及管径等表明瓣蕊唐松草和欧洲唐松草结构相似,二者亲缘相近的同时又有种间差异,且后者更加耐阴。2、两种植物的茎均中空,由表皮、皮层、维管束构成。瓣蕊唐松草和欧洲唐松草茎表皮细胞为1层,皮层向内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呈内外两环排列,内环较大,外环较小。瓣蕊唐松草内外两环维管束数目基本相同为18-23束,呈相间排列。欧洲唐松草内环维管束为13-14束,外环维管束较多,为21-23束,两束大的内环维管束中间排列1-2束小的外环维管束。二者作为双子叶植物却出现单子叶植物特征,说明其有所进化。3、瓣蕊、欧洲唐松草初生根木质部二原型,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前者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导管类型均为网纹导管和螺纹导管,后者初生、次生木质部导管类型均为网纹及环纹导管。瓣蕊唐松草次生根中导管管径19.87±5.13μm,欧洲唐松草次生根导管管径较小为15.79±5.26μm。二者次生根中厚壁组织束数基本相同,但欧洲唐松草单束厚壁组织所占面积较大,可获得更好机械支持。因此,欧洲唐松草比瓣蕊唐松草耐阴性更强,且可获得较高株型。4、两种唐松草属植物为中生植物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耐阴性,且生命力顽强。瓣蕊、欧洲唐松草茎中的维管束均呈内外两环相间排列的解剖学特征,证明了二者相近的亲缘关系及进化的依据。本试验也为植物分类学提供依据,为二者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为园林绿化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星座通信系统星地链路资源分配不灵活、缺乏有效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QoS的星座通信系统跨层资源分配算法.利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技术,通过定
[目的]通过调查云南建水县育龄妇女的妊娠结局情况,探讨建水县育龄妇女孕育史对自然流产的影响,为自然流产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云南建水县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产生
从给排水设计的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三方面阐述了给排水设计与其他专业的街接配合问题,围绕这个主题,指出各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案,为给排水设计提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物质生活丰富,体力活动少,肥胖等有利于糖尿病(DM)发生及发展的环境因素中,致使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由于糖尿病的前期已存在大量血管病变,若能早期发现空
烯二炔类小分子可在常温下发生Bergman环化反应而产生双自由基中间体,并表现出强烈的细胞毒性,成为抗肿瘤抗生素的重要选择。选取一种含有长链烷基的烯二炔作为模型化合物,研
<正>~~
为探讨东北松嫩平原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植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以天然盐碱泡水为实验液,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淡化幼虾对pH值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水温(24.2&#177;1.4)
纵观近年来的国产电视剧,虽然题材多样,异彩纷呈,但其中“战斗”思维的影响可谓愈演愈烈,渐渐形成一股风潮席卷到多个题材和类型领域,使得一浪高过一浪的“战斗剧”以强劲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也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在新媒体的有利冲击下,无论是舆论的生成还是传播都发挥了一定的变革。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谬误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是咏梅之佳句。但是,关于诗作中"月黄昏"究竟是什么时刻存在着争议和不确定性。结合自然常识、历代诗作用例、联系